基层社典型经验之一:山东省蓬莱市北沟供销合作社

坚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做活葡萄产业开发文章

作者: 来源:合作指导部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2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按:近几年,各地供销合作社通过“四项改造”,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推进基层社改革与发展,涌现出一批成功典型,为全系统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结合近几年“百强基层社”的评选活动,现将部分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陆续刊发给大家,供参考。
  
  基层社典型经验之一:围绕农村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做活葡萄产业开发文章
——山东省蓬莱市北沟供销合作社
  
  蓬莱市北沟镇地处蓬莱、龙口交界,镇村经济繁荣,葡萄种植业发达。北沟供销合作社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开展葡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使供销合作社工作紧紧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百强基层社”。
  一、利益引导,多方合作,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营机制
  蓬莱市的气候、光照和土质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葡萄,北沟镇更是葡萄集中产区。但在历史上葡萄生产比较效益一直很低,并没有真正成为主导产业。究其原因,一是多次出现卖难问题,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二是服务环节对葡萄生产缺乏正确有效的扶持引导,葡萄品种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较低,葡萄品质不高。三是缺乏产业化的大目标,局限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北沟供销合作社在分析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看到了潜在的发展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联科技院所、靠龙头企业、带生产基地与农户的运营机制,构筑了以科技为先导、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增强了产业带动能力。
  (一)以合资合作方式建龙头,为葡萄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依托
  葡萄受品种特性的局限,不适宜搞长途运销,只有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葡萄出路。因此建立和依靠龙头企业,是发展葡萄规模经营的关键,是实现产业化目标的前提。1993年,供销合作社同天津王朝酿酒公司、荷兰外商三方联合,总投资3500万元,先后建立了蓬莱天阁、天朝两个葡萄榨汁厂,总加工能力达8500吨。与天阁、天朝公司配套,又同连云港、青岛等地厂家协作,引进部分技术设备,利用葡萄皮加工酿制酒精,葡萄籽制作医药原料,使葡萄全部得到了综合利用,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解决了环保问题。2000年,供销合作社兼并收购了青岛华鲁酒业公司,在北沟镇新建了年生产能力5000吨的蓬莱华鲁酒业有限公司,2002年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生产的“一千零一夜”、“圣路邑仕”系列干红、干白葡萄酒荣获“国家质量达标食品”、“国家优质食品”称号。该社在组织发展葡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道路上,特别注重同加工龙头企业结合,实现了加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和专业服务组织中介衔接作用的有机结合,为果农遮挡市场“风雨”,消除了果农曾经饱受的“卖难”之苦。近十年来,北沟供销合作社依靠龙头企业,共收购加工葡萄8万多吨,帮助果农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
  (二)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与果农建立新型的合作经济关系
  为了在葡萄生产经营中搞好组织、引导和服务,促进葡萄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动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1996年3月,北沟供销合作社联合当地果农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在探索葡萄生产新的发展途径和运营方式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办好葡萄专业合作社,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同果农的利益关系问题。专业合作社创办以来,严格按照合作社的原则和规范运作,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制定了葡萄专业合作社章程,确立社员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社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的7名社务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农民代表有5名,较好地体现了社员当家作主。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与果农确立了一种资产联结关系。在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下,当年就有128户果农携股入社,社员股金达200万元,其中果农入股31万元,供销合作社投股169万元。每个财务年度终结后,都按股返利分红。随着葡萄产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果农需要合作社提供产供销系列化服务。因此,专业合作社要与果农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不仅仅在于资产联结,更主要的是服务是否到位。于是专业合作社变更果农入股规定,凡是承认专业合作社章程、需要合作社提供服务的葡萄种植、经营业户,都可以入社。近年来入社社员迅速增加,社员总数已达2600户,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和经营规模也随之扩大。
  (三)以科技为先导,建基地搞示范
  从长远发展看,葡萄生产必须以科技为导向,面向市场优化葡萄品种结构和种植布局。1996年冬,北沟供销合作社开发沿海荒滩,建立了千亩优质葡萄繁育基地,培育了蛇龙珠、梅鲁辄、黑比诺、西腊等优质葡萄种苗100多万株,实施了推广优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规划。围绕基地建设和优质种苗引进开发,供销合作社挂靠国家、省、市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成立了“中青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国家葡萄标准化示范区”,实施了科技开发项目的试验推广。在科技引导和基地带动下,根据市场和酿造加工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指导果农进行葡萄品种的改良更新,在当地发展优质葡萄1.2万余亩。为加快推进葡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北沟供销合作社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葡萄产业发展规划,以示范区为基础,同当地政府配合,计划三年内在北沟镇发展万亩葡萄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北沟镇葡萄种植面积已由十年前的700余亩扩展到1.5万亩,北沟镇已成为以葡萄种植为支柱、特色果品锦上添花的“果品之乡”。
  二、突出优化组合,强化服务功能,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随着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品基地的相继建立和发展,葡萄生产基本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为了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粮果协调发展的种植格局,该社协助当地政府,以葡萄种植为主导,综合规划特色果品生产,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努力推进果品生产中土、肥、水、种和资金、技术、管理各个要素的优化组合。在实际工作中,重点抓了三项服务:
  (一)物资服务
  加强与农资供应部门和生产厂家的联系,建立了联村包户服务制度,强化了专业合作社的中介组织作用,对各村各户的物资需求状况全面调查,建立档案,对入社果农优先供应,价格优惠,保证质量,送货到村到户。在供应方式上,既可以让果农先欠货款,又可直接提供资金扶助。每年该社采取“倒打白条”的办法为果农提供生产扶持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上,有效地缓解了果农的燃眉之急,提高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二)技术服务
  通过专业合作社对全镇果园划片管理,定期组织果农进行生产和技术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多次从烟台、莱阳、济南等地聘请专家讲授生产管理技术,不定期地印发《葡萄生产科技信息》和其它果品生产技术信息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先进管理经验和科技新成果。全社16名技术员分片包干,常年蹲在果园,从育苗、修剪、浇水、施肥、用药、采摘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严格把关,有效地提高了果园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果农不懂生产管理技术,就专门派技术员去指导,从种苗选择到果园管理全包到底,既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又使果农尽快提高了技术水平。
  (三)销售服务
  为使产品优势顺利转化为商品优势,保证丰产丰收,该社积极协调果农与加工厂家的关系,由专业合作社代表果农同厂方签订收购合同,协商解决价格、质量等问题,根据各种果品的成熟期和厂方的加工安排,统一安排下树时间,并派车辆到每一个果园组织发运。凡是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的,供销合作社优质优价全部收购,从而确保了果农利益。多年来,由于在销售环节上组织得力,利益直接,既保证了厂方的原料需求,又顺利解决了产品销路,保障了果农收入,深得厂方、果农信赖。以前葡萄卖难时,每市斤葡萄曾下跌到8分钱,现在葡萄能够就地加工转化,平均每市斤收购价在1.5元以上,一些优质品种还达到2.5元以上。十年来,果农销售葡萄仅因保障价格就增收1.8亿元以上。
  三、着眼增强实力,培植增长点,努力加快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北沟供销合作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重组与改造、联合与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经济在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同其他经济组织的相互融合,力求实现体制职能的转换和经营服务方式的创新,完善了为农服务功能,提高了综合经济实力。1998年,针对北沟镇交通便利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有利条件,兴办了两处加油站;2001年,根据农民逐步走向富裕、农村经济良性发展、“建房热”、“办厂热”迅速兴起的新形势,改造原有的建筑队,联合其他建筑商,组建了开元建筑有限公司;为开发利用存量资产,近年来在镇驻地分期改造建设商住楼房16000多平方米,并全部办齐了土地出让、建筑开发等有关手续。按照现代物流要求,着手统筹规划便民综合购物服务区,采取自办、联营、中介服务、提供场地等形式,联合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吸纳购物、餐饮、休闲、文体娱乐等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了规模大、环境好、业态先进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北沟镇最繁华的商业区。同时还在全镇农村兴办农资超市16处,村级综合服务站13处,成为供销合作社组织农民、供应物资、传递信息、推广科技的前沿阵地。十多年来,北沟供销合作社在本市组织的民主评议双管单位活动中,连年被评为北沟镇第一名,实现了政府放心、农民满意、企业发展。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