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供销合作社构建农村流通新网络打造为农服务新平台

作者: 来源:办公厅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0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近年来,上海市供销合作社按照全国总社“四项改造”和“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围绕经营服务网络现代化,带动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网点改造,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站,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组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供销合作社新型组织体系,受到了农民的拥护,赢得了政府的好评,重新确立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中的地位,体现了供销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

  一、在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业发展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

  供销合作社的命脉和根基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用武之地在农业,发展供销事业,体现供销合作社的价值,必须坚持以农为本,在拓展服务中实现农村网络的现代化。

  (一)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站。

  现代流通网络的发展,为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站奠定了基础。从1999年开始,着眼于为农民提供方便、经济、安全的服务,将扭亏稳定的工作重心转向重点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以日用品便利店,农资商品供应店为基本项目,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建设文化、娱乐、农业科技咨询、农机具修理、卫生站、幼儿园、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等为一体的农村为农综合服务站。目前,市社系统已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站368家,年经营服务额达2.8亿元,受到了市委、市府和区委、区府的肯定和农民的高度赞赏。

  (二)构建超市网络,拓展商品服务。

  2003年市社提出了要加快形成“镇有卖场,乡镇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三级网络体系的目标。市郊县供销合作社坚持利用老门店改造一批,开发闲置的资产新建一批、招商合作组建一批,引导农民加盟一批,规范完善提高一批的办法,以配送连锁为主营业态,大力发展营销终端,重建农村经营网络。

  一是生活资料连锁经营体系。以区、县烟草公司为龙头,以基层门店为依托,构建区域内生活资料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乡镇超市104家,农村便利店1016家。

  二是医药连锁经营体系。根据供销合作社医药经营特点和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国家对医药经营企业实施GSP认证为契机,充分发挥市郊供销合作社批发企业和零售网点的资源优势,以人、财、物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可覆盖全市农村的医药连锁经营体系。

  三是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体系。按照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加快市外网络、市郊零售网络和市内消费市场网络的拓展,改变农资商品分散经营的传统方式,实行规模采购连锁配送。以市农资公司为龙头,通过控股、参股、联合、加盟等多种形式,建立以“农得利“为品牌的农资连锁网络。

  四是废旧物资回收连锁网络。根据市、区政府的规划要求,以集约化分购联销经营方式替代分散购销体制,构建以分购联销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至今已组建废品交投站、交投点1324家,废品回收额达22亿元。

  五是果品配送网络体系。建立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果品配送中心,拓展果品直营连锁网、加盟网、社区网建设,年配送额近3亿元。

  (三)坚持以城带乡,努力整合资源。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借助现代流通体系这一载体,积极引导各类城市要素“下乡”,促进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场的对接,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1、龙头带动。选择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具有开拓农村市场实力的优势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是推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关键,以医药、果品、废品回收和原烟草等公司为依托,鼓励和引导这些企业立足乡镇,下伸农村,整合资源,构建农村经营网络,既支持和参与了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又为供销合作社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2、上下联动。在推进农村网络建设中,坚持以资产为纽带,区(县)、基供销合作社上、下联动,联合合作,共建农村经营网络。农村网络的建设不仅盘活了大量的闲置资产,而且使供销合作社形成了在农村的经营网络优势,同时,抓住机遇靠大联强,区、县供销合作社和社会上一些大型连锁经营优势企业合作,共同参与供销合作社农村经营网络的建设。

  3、社会助动。坚持以农村便利店建设为平台。重点围绕搞好农村社区服务,主动与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联合财政、工商、教育、卫生、文化、农业等部门,共同推进文化、体育、农业科技、卫生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为农村社区服务和网络服务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

  二、发展流通新网络,建设服务新平台

  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2008年1号文件赋予供销合作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依据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点和市社系统的经营网络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市社计划与区县供销合作社一起在三年内实现打造5个龙头企业,组建50个配送中心,兴办500个专业合作社,构建5000家连锁网点,即“5555”工程。

  (一)打造5个龙头企业。

  一是做大做强农资企业。以市“农得利”连锁超市公司为核心,通过直营、加盟、参股、合作等形式,在三年内建设连锁网点300家。做大“农得利”品牌,三年内使“农得利”销售翻一番。

  二是做大做强果品企业。依托市果品大市场和配送中心,采取直营、加盟等形式开设果蔬营销店200家,形成大卖场、配送中心、交易市场、零售店链条式经营。

  三是做大做强物资回收企业。以长宁区“在线收废”为基础,组建全市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采取先市区、后郊区,先市内、后市外,扩大废品交投的覆盖面,力争三年内,全市建立废旧物资交投站(点)1000家。

  四是做强2个农副产品收购企业。以金山胜泰食品有限公司为基础,将其改制成投资主题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实现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营销模式,力争在三年内发展生产基地5000亩,联结专业合作社100个,带动农户1万户,助农增收1亿元以上。同时,以崇明宝瀛食品有限公司为母体,建立一个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一个配送中心,在市区菜场设立100个专柜,带动1000家农户。

  (二)组建50个配送中心。

  网络的核心是连锁,连锁的关键是配送。为解决好日用品小超市、村级便利店、农资农家店的配送。三年内拟组建农资、果品、鞭炮、医药、日用消费品等的配送中心和分中心50家,以确保连锁零售网络的扎实推进。

  (三)兴办500家专业合作社。

  在总结前期组建专业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在三年内兴办500家专业合作社。以领办、联办、协办或参股为主要形式。在组织上实施开放办社,把专业合作社吸纳为供销合作社的成员社,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改造为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四)构建5000个连锁网点。

  连锁网点是为“三农”和社区服务的终端,也是构筑“新网工程”的基础。计划在三年内构建连锁网点5000个,其中,农资300个、果品200个、鞭炮1000个、废品交投站(点)1000个、医药500个,小超市、便民店2000个。

  (五)推进“5555”工程的保障机制。

  一是搞好规划。“5555”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到全市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向、经营模式、发展途径以及与其相配套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制定好具体实施规划。

  二是加强领导。推进“5555”工程,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并建立一个组织机构和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来具体实施,推动“5555”工程落到实处。

  三是资金投入。预计三年内“5555”工程建设需要投入资金6个亿。其中:网点建设2000万元,专业合作社建设5000万元,配送中心建设600万元,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废品分拣场建设5亿元,其他2500万元。通过自有资金、资产入股、银行贷款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筹集资金,确保各类项目的资金投入。

  四是政策扶持。完成“5555”工程,需要财政部门和上海有关部门对“5555”工程给予一定的专项基金、配套资金、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等等支持,为全市供销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三农”中有所作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