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各级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大力发展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建设,在连锁经营、网络规范标准建设和一网多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新网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全国总社部署“四项改造”以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上下高度重视,改革连年有突破,面貌不断有变化,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总体上走出了低谷,逐步进入了联合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总社提出并部署实施“新网工程”,安徽省按照全国总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上下积极行动,因地、因企制宜,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流通网络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实力增强,网点改造初见成效,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二、突出重点,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2006年6月底,国务院批准全国总社启动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后,安徽省社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精心安排。省社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以供业〔2006〕28号文件转发,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深刻认识“新网工程”的重大意义;加大社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强领导,真抓实干,以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为契机,强力推进全省供销合作社事业跨越式发展。同时省社领导积极协调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2006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快建设“新网工程”意见的通知》,将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列入2007年省财政项目管理库,予以80万专项资金支持。根据皖政办78号文件部署,省社立即研究制定了全省“新网工程”发展规划,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安徽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相继制定了《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新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新网工程”网点建设与改造规范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同时,大多数市县政府下发了“新网工程”实施意见。今年3月,铜陵市政府转发了《市供销合作社关于建设本市“新网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政府单位参加的“新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供销合作社,同时市财政安排500万专项资金分5年对“新网工程”进行补贴。政府着力支持,“新网工程”渐成“政府工程”,至此,全省“新网工程”建设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2008年初,省社多次专门向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新网工程”建设情况,请求省财政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与支持。省财政在2008年预算中确定安排“新网工程”建设资金500万元,预算草案已获省人大通过,即将由省财政正式下达;4月23日,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新网工程”;为以典型示范全面带动全系统“新网工程”又好又快发展,引导和促进企业提高网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省社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安徽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示范网点评选办法》、《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新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对促进全省“新网工程”建设实现大的发展,为供销合作社融入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了良好的政策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新网工程”项目建设,今年3月,省社与省财政厅联合下文《关于做好2008年“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对2008年“新网工程”项目库及建设计划、网络布局图等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目前此项工作正逐步逐项进行。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新网工程”整体竞争力和带动力。截至2007年底,全系统拥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总社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省社级龙头企业95家。在“新网工程”建设中,重点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经济实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商贸流通、加工、服务、科技型龙头企业,发挥了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在“新网工程”建设中,省社投资企业较好地发挥了龙头示范作用。安徽辉隆农资集团以“辉隆”为统一品牌,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目前,集团累计建立配送中心75个,发展辉隆连锁店2221家,辉隆连锁遍布全省各农业县区。一个以辉隆集团为龙头,以区域子公司为依托,上联资源厂商,下联市县基层供销合作社、农业三站等网点的农资连锁网络已基本形成。集团农资销售逐年增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品牌社会认知度大大提高,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办专业合作社、兴建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示范基地等,形成了稳定的购销网络。已建成金寨齐山、石台红桃等5个有机茶示范基地,共有茶园20多万亩,其中示范有机茶园8000万亩,入社茶农1500多户。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建设了6个茶叶及其它农产品出口加工拼配基地。2006年底,茶叶等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销售网络构架基本完成,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体系。通过基地建设,不仅扩大了茶叶出口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公司进出口总额在全国茶叶出口企业中排名第三,茶叶出口是全省茶叶出口的70%以上,在全省排名第一,在农产品出口排名第二。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快推进了本省无公害有机茶的开发生产,同时也促进了茶农增收致富。2006年,齐山有机茶基地通过全国总社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验收,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有机茶)示范区;郎溪等出口茶叶加工基地被省商务厅列为省首批农产品出口十大示范基地。公司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行业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安徽双赢再生资源集团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公司控股的合肥双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作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单位,承担了合肥市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2007年,公司在合肥市建立了9个“绿色回收亭”,其中国家级示范小区2个,省级示范小区4个;改建扩建了17个绿色回收网点。去年,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一行到国家级示范小区合肥绿城·桂花园“绿色回收亭”视察,给予充分肯定。以安徽盛虹烟花爆竹集团为龙头,以全省供销合作社90家批发企业为主体,以全省城乡18000个烟花爆竹零售网点为基础,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现代流通连锁经营方式,建立了全省城乡烟花爆竹联合经营及安全管理网络体系。2004年盛虹公司注册“盛虹”商标,与系统内企业广泛合作,快速拓展盛虹品牌连锁经营网络,截至目前,已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烟花爆竹专用仓库,71个专卖店,550个指定销售点。
(三)加强基层社建设,加快“新网工程”网点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加快基层网络终端建设,是打造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基础和关键。省社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贯彻全国总社<关于加快发展基层供销合作社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新网工程”网点建设与改造规范标准》文件精神,把加强基层社建设和积极推进“新网工程”网点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快供销合作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砀山县唐寨供销合作社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打破传统经营界限和跨行业跨地区的经营理念,使经营阵地和服务领域迅速扩大。目前该社下辖有益农连锁农资经营公司,工业品惠民便利连锁经营公司,唐寨、文庄化肥农药批发中心,在上海建有北海、浦东、江杨、虹桥四个水果批发市场。自2002年以来,营业收入年递增1000万元,盈利能力逐年提升,全社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亿元,资产总额1508万元,净利润总额55.7万元。直接带动农民2000多户,助农增收3500万元。该社连续多年被省、市社评为“先进单位”,被县政府评为水果销售标兵、水果销售大户。被全国总社评为系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示范基层社”,被市政府评为“十佳合作经济组织”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探索“一网多用”经营模式,推进“新网工程”网点经营服务综合化、多元化。“新网工程”是服务于新农村发展的综合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旨在服务“三农”,重在以传统经营网络为基础,支持主营产业优势,改革创新,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和经营服务综合化、多元化。各地供销合作社企业创新业态,积极探索“一网多用”多种经营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辉隆集团2006年5月重组成立了天禾种业公司,自主研发优质水稻、油菜种子,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2007年公司与新加坡益海集团合作,成立了“益海佳里”(安徽)粮油工业公司,一期建设日处理800-1200吨油菜籽、棉籽压榨项目,二期建设大型粮食加工基地。集团强力推进天禾种业公司、大禾种业公司与农资区域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同时,集团成立了“辉隆益海”农产品收储公司,拟利用网络嫁接农产品购销业务,走“一网多用,双向物流”经营模式,既有效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农资网络淡季闲置的问题。合肥市供销合作社在大力建设现代流通服务网络过程中,注重发挥服务网络的品牌效应,充分发挥“一网多用”的网络优势,探索建立集生活消费品与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文化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努力营造放心、方便、实惠的社区消费环境。该社在肥西山南镇将工业品超市与“润田农资”示范超市及农副产品收购分区经营,以新的经营业态和经营方式,恢复了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业务;官亭镇“润田农资”超市通过蜂蜜、油菜籽、小麦等农副产品收购带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在助农增收的同时,既方便了农民交售农产品,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又扩大了品牌知名度。
三、认清形势,寻找差距,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再上新台阶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对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来说,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省社党组将2008年定为“新网工程”推进年、社有企业创新发展年和供销合作社地位作用提升年。三个“年”的确定明确了今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目前,全省“新网工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企业行业间发展不均衡。农资连锁已成规模;棉花、茶叶产业化发展加快,行业示范带动力明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正在实施;烟花爆竹集团也组建完成,而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相对较弱。省级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现代物流企业还是空白。地位更无从谈起。系统也只有阜阳商厦、当途中润、潜山皖城等为数不多的区域性的龙头企业。系统内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没有。二是网点遍布全省城乡各地,但规范化、标准化、示范性的网点仍较少。店容店貌差,标识不清,货架不统一,没有电子收款机等经营设施,门店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三是地区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够平衡。城镇网点布局较多,村级网点较少;经济发达地区网点较多,贫困地区网点较少。四是行业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和带动力仍需提高。五是开展连锁经营方式的企业较多,但经过工商注册的连锁企业,创立自有连锁品牌的较少。企业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增强。六是连锁配送率。农资商品配送率较高,日用消费品配送率较低;城乡网点配送率较高,村级网点配送率较低。
认清形势,寻找差距,把握机遇,明确任务,迎接挑战,“新网工程”建设经过2006年的启动和宣传,2007年的推动与发展,2008年是关键的一年,也是承前启后,总结经验,提升和深化、继续加快推进,实现增量提质的一年。下一步工作重点是:
(一)强龙头,提升“新网工程”整体竞争力和带动力。继续按照“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市场运作”的思路,采取外引内联等多种有效途径,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机制灵活、经济实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对农村经济带动力强的“新网工程”龙头企业,重点是推动农资、工业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农产品收购加工贮藏保鲜和大型物流等行业的发展,积极发挥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并通过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整体带动,逐步完成对供销合作社传统网点的改造、优化和提升。
(二)抓示范,引导和促进“新网工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继续推进和完善“新网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参与示范网点的评选。供销合作社企业要着眼长远,加大对网点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对新建的网点严格按照《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新网工程”网点建设与改造规范标准》要求验收;对没有达到标准的已建网点,要进行再改造、再建设。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业务管理;定期分类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实现统一形象,统一经营理念,统一工作流程,推进规范化服务,在经营模式和为农服务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连锁经营文化。
(三)搭平台,完善“新网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抓“五大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服务平台;二是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服务平台;四是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五是农民职业资质等培训服务平台。
(四)创机制,增强“新网工程”的经营活力和网络规模经营。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体制研究和内部协调,突破观念上和体制上的障碍,开放办社,积极吸引外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现代产权制度为纽带,兼并重组,推进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和优势行业集中,促进地方性网络向区域性网络转变;基层网点可采取加盟或采购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大型现代流通企业的对接和合作。通过企业之间和网络之间的联合,努力提高供销合作社网络的经营活力和经营规模。
(五)拓市场,提高“新网工程”网络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各地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加强“新网工程”网点建设布局规划管理,引导企业以现代流通经营方式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努力扩大供销合作社农村网点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在连锁经营的市场战略定位上,重点开拓县以下农村市场。在连锁经营区域上,重点按经济区域向周边发展连锁店铺,形成区域规模经营优势。在业态选择上,要积极发展以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消费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小型超市、便利店、综合服务中心,发展乡镇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点;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场和基层门市部对接实现业态和经营创新;连锁经营企业既要发展直营连锁,也要积极发展自由连锁和加盟连锁,以加快实现网络的低成本快速夸张。力争通过5年的发展,“新网工程”网点覆盖全省1356个乡镇,60%的行政村。
(六)伸外延,拓展“新网工程”为农服务内容。把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同强化为农服务统一起来,要不断调整经营业态,拓展经营领域,完善售前、售中、售后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与有关部门开展战略合作,逐步将通讯、医药、图书、农机等经营项目和劳务、技术等代理业务融入网络经营范围。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的主渠道作用,保障农资供应,维持价格稳定,推进农资供应与农技服务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现代经营方式,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的商品,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继续探索和推广“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具有综合化服务功能的乡、村综合连锁便利店或“农家店”,拓宽农产品进市场的流通渠道,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助农增收。
(七)定目标,全面完成“新网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的精神和新网工程建设规划的要求,要认真分解,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