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市供销合作社努力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近年来,四川省阆中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基层供销合作社活力逐步增强,市供销合作社被列为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社。通过改革发展,全系统现有企业17个,其中市社直属企业7个,有基层供销合作社10个,全系统年实现销售5.5亿元、年创税利520万元。工作中,市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建设“新网工程”为切入点,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同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构建联结城乡、双向流通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促进了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改造和培植社属企业,增强“新网工程”龙头牵引功能

  龙头企业是“新网工程”建设的重点,发展新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关键在于龙头公司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总体思路是:组建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采取上联生产厂家,下联零售网点,上接城市,下伸农村的方式,优化商品资源配置,形成上下贯通、物流顺畅的现代流通网络。近两年来,市社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优化整合现有的资产、产业和人才资源,由市社社有资产控股,基层社参股,自然人入股共同发起组建了四川省阆中盛达经贸连锁有限公司,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使市社以出资人身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盘活了社有资产。为适应“新网工程”建设需要,市供销合作社盛达经贸连锁有限公司又先后以投资、控股、参股、改造、整合等方式组建了阆中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阆中宏源棉麻有限公司、阆中老邻居连锁公司、百瑞日杂连锁有限公司、晨宇再生资源回收连锁有限公司,成为五大连锁龙头企业,为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加快实施“新网工程”步伐,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供销合作社的根基在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落脚在网点,搞好新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是供销合作社开展好经营业务、服务“三农”的必要前提条件。为此,市社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上,围绕“改造、整合、提升、优化”的思路,采取以改造整合传统网络为主和重组新建并举的方式,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了建设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步伐,建立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覆盖乡村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新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使农村50%以上的经营网点纳入了连锁配送体系,优化建成连锁网点1334个,其中乡级网点351个、村级网点983个,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流通网络体系。

  (一)积极构建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

  市社按照“上连大集团,下连终端网络”的运作方式,与省供销合作社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进行有效对接,成立了阆中邦力达农资连锁公司,以此为龙头,市社对外,与市内外9个化肥生产企业建立总代理、总经销关系;对内,以各基层社配送站为载体,通过系统内联合,按照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组建了化肥和农药、种子配送中心2个、各基层社配送站10个,建立邦力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店650个。同时市社借助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将农资连锁网络中的310个连锁店按规范化要求成为标准的“农资农家店”,成为全市农资连锁的骨干和支撑。通过农资连锁公司进村入户开展现场试验示范、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切实帮助农民运用科技增产增收,全系统年均供应化肥6.8万吨、农药、农膜等560多吨,占全市农资市场供应量的80%以上,形成了自上而下覆盖全市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

  (二)大力整合提升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一是日用消费品网络体系建设。今年四月,市社根据省社提出的“统一品牌、统一标识、连锁经营”的要求,主动与省供销合作社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联系,将阆中市供销合作社所属“红旗超市”加盟到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所属老邻居连锁有限公司。同时市社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有利契机,对原有连锁网点进行了改造,建立了乡、村级日用消费品标准农家店103个,改善了农村商业网点设施和农村购物环境,提高了农村流通的商品质量和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市社畅通双向流通渠道,搭建连接城乡商品的桥梁,通过以农家店为依托,开展工业品下乡,绿色农产品进城,将专业合作社的生鲜肉食品和江南镇五里村等村社的无公害蔬菜、老观奉国大米、千佛咸菜等绿色、地方特色农产品引进超市。以市“老邻居”连锁公司为龙头,以“阆苑春酒业”等第三方物流配中心为补充,将优质日用消费品配送到各连锁网点,商品配送比例达70%以上,解决了当地农民日用工业品买难和农产品卖难问题,有效的推进了农村商品流通建设。

  二是烟花爆竹连锁网络体系建设。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的长效机制,创新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管理新体制,市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整合现有经营网络,巩固完善“百瑞日杂连锁”和以基层社为载体组建的10个连锁经营站,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对系统内外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逐步进行改造与整合,巩固发展农村连锁店368个,形成了以市百瑞日杂连锁公司为龙头,以各基层供销合作社为骨干,以城乡规范零售网点为基础的烟花爆竹连锁网络流通体系,年均销售500多万元,为烟花爆竹安全经营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农村食盐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抓好食盐经营,既是供销合作社一项传统业务,又是一项涉及人民身心健康的政治任务,市社把做好食盐供应作为一项政治大事来抓,认真肩负起这一重任,以市盐业公司为龙头,巩固和发展农村食盐连锁网店236个,年均食盐销售5500多吨,保障了全市农村碘盐的供给,让农民吃上了放心的食盐。

  (三)加快农副产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

  市社以宏源农副产品公司为龙头,以生猪、中药材等为重点,巩固多年来形成的生猪经营网络。与市阆苑食品公司、鸿宇冷冻食品厂合作,以生猪、粮食经营为主线,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农产品经营网络,通过网络年经营生猪近30万头,其中供销合作社近14万多头。同时,市社与阆苑食品公司合作,投资近300万元在云台乡建立了万头优质生猪养繁场,进一步加强了企业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促进了全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明显,推进了农产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完善规范整合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

  市社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衡器、统一着装、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六要求,以市晨宇再生资源回收连锁公司为龙头,以基层供销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整合现有回收网点资源,组建和完善了10个连锁经营站,将城乡分散的再生资源回收点整合为78个连锁店,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规范了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促进了全市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加速构建扶农助农兴农服务网络

  市社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农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利用供销合作社设施、渠道等优势,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在组织发展、基地建设、打造品牌、信息服务、产品推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相连接。

  一是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平台。面对农村发展新形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方针,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实行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精心领办和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构建合作经济平台。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专业合作社25个,(10个棉花专业合作社、9个生猪专业合作社,6个茶叶、中药材、水果、蔬菜、生姜、竹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8.6万户。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起到了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导向、信息传递、服务生产的作用,推动了全市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从事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与此同时,市社围绕覆盖面广、增殖空间大和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大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和协调农民建设生姜、果蔬、茶叶、药材、畜牧等4个农产品基地,带动农户6300多户,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发展。市社所属老观中心供销合作社向西山乡九节梁村租赁土地250多亩,建起西山茶场,租赁期30年,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

  二是组建行业协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全社组建了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1个,区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9个。先后成立了农资行业流通协会、烟花爆竹行业流通协会、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流通协会、农副产品流通协会。江南中心供销合作社组建的江南农村经济联合会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引导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与彭城镇养殖大户张兴权合作,共同投资10多万元租赁承包了彭城镇烂坝子70亩荒芜稻田,通过艰苦奋战,将多年失耕的荒芜烂泥田改造成了荷花食用藕、鱼虾混养基地。年产出食用藕6万余公斤,鲜鱼3000余公斤,彭城镇荷花食用藕、鱼虾混养基地的建成,得到了市相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带动了当地农户兴办“农家乐”吸引游客到此休闲。通过专业协会与“两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的联结,发展“两连”(连锁配送、连锁经营),沟通城乡物质交流,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柏垭中心供销合作社积极围绕农民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需要,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建立“富乐庙社区综合服务社”,集农资店、农家店、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化娱乐、医疗、科普阅览、农副产品收购、农村体育健身于一体,并兴办了村级农村市场,每三天一集市。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服务,该村村级综合服务社现已成为周边四个村1.3万农民的政治文化中心,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心,“利民、为民、便民”的前沿阵地及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窗口。社区综合服务社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购物环境,丰富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为供销合作社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强力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促进“新网工程”建设

  阆中市基层供销合作社在企业改制结束、重组设立的初期,为便于统筹协调,发展农村流通网络,曾沿袭传统管理体制,在短期内无疑是可行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根据供销合作社现有体制状况和新时期赋予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使命,市社新一届联社党委、理事会通过认真分析供销合作社系统现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按照“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理顺管理、稳步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转换基层供销合作社经营机制的意见》。市社从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入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坚持“五不变”和“无形资产有偿使用,有形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积极推进了“五自一定”(即:业务自营、资金自筹、人员自组、分配自定、赢亏自负、定额上交)的经营机制转换工作,让基层供销合作社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进入市场运行,并按规定程序与10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市属公司签订了《授权经营责任合同书》。同时,对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印章和房产、土地证统一收归市社集中管理,以规范基层社的经营行为,强化社有资产管理。目前,市社已基本理顺了市、基关系,强化了基层社与市属公司的业务经营及服务“三农”的职能,全系统各项业务稳步、健康、协调发展,从而为全面推进“新网工程”纵深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通过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市供销合作社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了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