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三面环海,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被1000华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簇拥环抱。从1982年至今,荣成水产品产量、渔业总收入连续26年名列全国县级第一。
丰富的渔业资源
荣成市沿海分布10个海湾、50个大小岛屿,拥有滩涂15万亩,20米等深线内浅海水面200万亩,临近烟威、石岛、连青石渔场,是多种鱼虾产卵、索饵、越冬洄游的优良场所,盛产对虾、鹰爪虾、黄花鱼、牙鲆鱼、扇贝、海带、裙带菜等鱼虾贝藻类海产品100多种,其中海参、鲍鱼、海胆、真鲷、牙鲆、石花菜等海珍品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享誉海内外。
荣成港湾众多,拥有100多处渔港码头、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石岛港、龙眼港,开通了石岛港至韩国仁川港、龙眼港至韩国平泽港两条国际客货班轮航线和石岛港至韩国釜山港、石岛港至日本博多、门司三条全集装箱班轮航线。其中石岛港已发展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港口型都市。
重科技投入、海外市场开拓
在荣成科技兴渔战略推动下,众多渔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高研发能力;引进并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成为科技兴渔的脊梁;建立市、镇、企(村)三级科技推广体系,形成“千里渔业科技长廊”。目前全市拥有水产专业科技人员1000多名,水产研究所2处,水产职业中专和职业中学各2所,每年输送毕业生600多名。荣成市也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示范区、国家级海洋功能食品加工“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国家海洋“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等。渔业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先后完成重大科研和推广项目15个,科技进步因素在渔业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到65%以上。
开拓海外市场是荣成渔业经济实现飞跃的强劲动力。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为国外企业进入荣成提供方便。到2007底,渔业企业共兴办水产合资企业176家,合同利用外资3.9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全年共出口水产品15.6万吨,创汇3.97亿美元。我国加入WTO后,荣成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实行企业规范化管理,按国际化标准组织生产,已有141家企业通过HACCP、IS9000系列和欧盟注册认证。2007年全市出口水产品15.6万吨,创汇近4亿美元。今年8月份,荣成市共有4800余吨牡蛎深加工系列产品顺利通过检疫部门的检检,出口到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货值达3460万美元。
渔业经济多元发展
荣成渔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为渔业经济的规模发展、多元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全市海水增养殖面积达到32.5万亩,各类养殖品种30多个,形成了鱼虾贝藻多品种养殖,水面、海底、滩涂、工厂化立体利用的养殖格局。
5847艘捕捞渔船,组成了开发能力强、作业领域广、生产规模大的远近洋捕捞船队,开辟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国内主要海域的作业渔场。
伴随渔业经济的发展,渔业产业链条不断拉伸,派生出海洋生物加工业、船舶制造业、临港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门类,各有几十亿的产值。同时荣成注重对集体经济或企业进行改制、改造,形成了“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新型模式。好当家集团的箱板线生产、赤山集团的农机制造、朱口渔业集团的模具加工等一批资金技术密集、带动效应强的工业制造业项目,成为渔业经济新的产业增长源。
荣成把千里海岸建成集赏景、访俗、赶海、垂钓、品海鲜等内容于一体的幸福海岸,重点打出海洋景观、历史文化、渔家民俗、滨海度假、宗教寻根“五张旅游牌”,去年共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
渔村的城市化建设
在加快渔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荣成市政府积极引导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渔业企业,围绕渔村城市化的发展思路,打破原有村落界限,以港口为中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建设,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城市化格局。到目前,已有30多处大型渔业公司建起了水、电、暖、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等配套齐全,生活、医疗、文化设施应有尽有的渔民别墅区,渔民生活环境和渔区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