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总社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和省政府湘政发〔2006〕27号文件精神,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全面发展。企业经济规模大幅度提升,社会网点大量加盟,配送中心日益规范,供销合作社形象地位日渐提高。2007年度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完成商品购销总额371亿元,比上年增长47.22%,实现利润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81%。
一、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历经几年的改革改制,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基本化解了经济包袱,减轻了冗员负担,理顺了员工的劳动关系,重组了一大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通过改革体制和转换经营机制,供销合作社虽已走出困境,但全系统资产总量大幅度下降,经营人才流失。供销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在谋求发展和服务“三农”上有所作为,重振供销合作社雄风,省社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对省社直属企业和市、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激发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实施第二次创业。
(一)加大汇报和宣传力度。通过专题汇报、报纸、电视反映供销合作社的作用作为及其企业近几年的发展,赢得了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对供销合作社的重视和支持。
(二)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先后邀请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农办、省发改委、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农发行等部门到供销合作社和所属企业调研,了解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速度和质量,以及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赢得了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2007年,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1100万元支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并将逐年增加,明确三年内达到3000万元,安排农资储备贴息资金近2000万元,总社安排1100多万元。今年专项资金安排大幅增加,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农办、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农开办、省教育厅等部门安排支持资金将达到1亿元,省五大银行支持贷款近5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供销合作社发展。省社负责人分赴各市州,加强与市州政府的沟通,配合市州供销合作社,争取当地政府出台了支持“新网工程”建设的文件,安排配套扶持资金。
(三)政策更加明确。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2002〕8号、〔2006〕27号等多个文件,赋予了供销合作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职能,明确了政策,安排了专项资金,对供销合作社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省社于2006年11月、2007年3月分别在常德、娄底召开全省“新网工程”建设动员现场会议并成立“新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到位,常德、娄底、怀化、邵阳等10个市州出台了省政府27号文件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支持供销合作社建设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各项扶持政策。
(四)有为才有位,重树供销合作社新形象。积极参加、广泛组织供销合作社企业参加省农博会、省食品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在全国总社的支持下,成功举办长沙(国际)食用菌博览会,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到会。该会展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大,超过了近几年本省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展,树立了良好的供销合作社形象。
二、制定规划,科学指导“新网工程”建设
“新网工程”建设既是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完善为农服务,发展农村经济的具体要求,又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方向和内在需要,为此省社在进行全面工作部署的同时,高度重视系统上下发展规划的制定。一是省供销合作社制定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2007-2011年“新网工程”发展规划。为使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合理,把“新网工程”四大网络建设工作目标、内容细化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农副产品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烟花爆竹经营网络、交易市场网络、仓储物流网络、社办工业企业网络等八个分支体系;明确网点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建设、再生资源企业建设、专业合作社、协会、综合服务社,社办工业企业发展等六大块年度建设进度要求;明确商品配送企业、连锁超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四类企业建设标准等,各类指标都与市县对接。并建立年度考评制度,将其考评结果通报给市州社党委政府。二是督促市州制定相对应的发展规划。为组织好市州做好发展规划,省社连续两次召开市州主任和业务科长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强化责任。2007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8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部级龙头企业14个,省级龙头企业11个,2007年全省系统完成销售额53.4895亿元;发展配送中心416个,连锁门店19514个,连锁经营额突破50亿元。三是指导省级龙头企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省社安排专人与龙头企业一道到市、州、县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引导整合资源。省湘农集团制定了“五个一”工程,省银华棉麻公司制定了511工程,省茶业公司制定了211工程等,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了省政府以及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的赞同和支持。2007年,省湘农集团在全省发展配送分公司15家,自营和加盟网点1500家,完成销售额31.6亿元。省茶业公司在全国开设示范连锁专卖店31家,连锁专卖店370家,销售网点8000余个,国外专卖店5家,建立生产基地51个,面积45万亩,形成“茶农—专业合作社—公司—专卖店”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商业流通体系,完成销售额7.13亿元,实现利润2965万元。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一是加强对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县级供销合作社在“新网工程”建设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是上下对接、资源整合、网络延伸、网点终端建设的关键环节。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全面发展,对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系统工作,省社开展以加快发展为中心内容的创建为农服务“十佳”县级社评选活动,用三年时间,使80%的县级社基本达到“十佳”县级社标准。“十佳”县级社标准具体是:领导班子佳,团结、务实、高效;发展环境佳,党政重视,部门支持;网络建设佳,“四大网络健全”,发展以农业生产资料为主体的专业公司4个以上、综合服务社10个以上、村级店50个以上;开放办社佳,吸纳社会企业10个以上,专业社10个以上;协会组织佳,组织协会5个以上;市场建设佳,建设市场5个以上;综合业绩佳,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利税100万以上;助农增收加,社办工业年产值1000万以上,年助农增收500万以上;招商引资佳,年招商引资1000万以上;龙头企业佳,年销售额5000万以上的企业在2个以上。以建设“十佳”县级社为目标,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一批经济强社、为农服务示范社、“新网工程”样板社。2007年,省社对各县级社组织了督察,年末又组织了严格的评比。通过评比,有27个县级社达到标准。
二是强调县级配送中心的建设。将配送中心建设列为财政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对象。去年省财政1100万元中安排配送中心建设454万元,农资连锁网点专项资金300万元,配送中心是网络连接的中枢,配送中心建设滞后,改造好的网络终端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部分基层社网点完成了改造升级,加快配送中心的建设,即可发挥引线穿针的作用,把分散网点集合到供销合作社配送企业网络中来。
三是强力推进系统开放办社。在鼓励系统上下合作的同时,支持与社会力量合作,引进吸收社会企业加入到供销合作社队伍中来,通过业务联系收购相关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如湘农集团控股年产12万吨尿素的桥口氮肥厂、大地氮肥厂等企业,参股上市天润发展公司。省茶业公司2007年收购3家省内大规模茶厂,在安化、桃江、茶陵等地吸收茶叶基地4个。另一方面吸收省、市、县有实力的企业加盟供销合作社系统,吸收了庆阳牧业有限公司、双佳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省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盟连锁网点达23964家。
四是强化企业发展意识。由于国家财政支持政策调整,对行业和企业的支持主要是通过对发展项目的扶持。为了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一方面省社就政府支持方向、部门支持流通、农业发展的资金途径进行了摸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帮助系统企业选定发展项目;另一方面积极支持项目实施单位争取项目立项,协调部门安排资金进行扶持。
四、完善措施,加快“新网工程”建设
全省系统“新网工程”建设实施时间不长,成效明显,但也面临许多的问题和矛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措施,化解矛盾,确保“新网工程”又好又快的建设。一要进一步强化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解决对“新网工程”建设认识滞后问题。认识滞后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部分经济状况差,且供销合作社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地区,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发展什么,干什么没有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另一个层面是基础设施差的部分市、县供销合作社干部队伍不稳定,信心不足,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延伸进来引导、支持、带动“新网工程”的建设。二要切实解决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一是引导龙头企业与落后地区的企业走联合合作之路,通过龙头企业的资本注入和业务延伸,引导有实力的系统内外企业加盟和参股,组建新的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新网工程”建设。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其建设商品配送中心或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三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将“新网工程”建列入省委省政府考核市州党委政府工作绩效的内容。同时省社将进一步完善对市州县供销合作社工作的绩效考评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加强服务和指导,组织市县和企业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培训,不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