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蜜橘之乡”的寻乌县,活跃着一支近四百人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在协会的组织下,他们走南闯北,携手八万果农,为果农销果穿针引线,架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桥”。
从“守株待兔”到主动出击
在全球经济陷入寒冬之际,赣南脐橙的销售也处于低迷,在全县上下和农产品经纪人的努力下,近几天,寻乌县脐橙的销售量有了明显回暖,由原来的30车/天,回升到了100多车/天。
近年,寻乌县果业产业规模迅猛扩张,果品总量急剧上升,到2007年,全县果品总量突破40万吨,人均超过一亩果,成为赣南最大的果业县,销售成了果业发展的“瓶颈”,决定果农收入的关键因素。前些年,由于本地的经纪人队伍作用发挥不够,寻乌果品市场基本被外地客商控制,价格没有发言权,由此也导致了“卖果摊”现象的大量发生,影响了寻乌果品的整体销售。2006年,协会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协会在全县15个乡镇建设了农产品经纪人分会,将全县394名营销规模居前的经纪人纳入到了协会的麾下。同时,组织大批果品经纪人北上南下闯市场,在巩固粤闽市场的基础上,又连续打通了京沪、江浙、安徽和哈尔滨市场,足迹遍及全国36个大中城市,200多个大型果品专业市场,并在政府的授权下,设立“寻乌县人民政府果品直销点”四十个,以现代理念推动果品销售,构建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网络,开启了一条又一条果品流通的“快车道”。
从被动服务到系统服务
12月12日,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员李显文、邱锦元、黄承英等10人被寻乌县委、县政府评为寻乌县“十佳农产品经纪人”,这是寻乌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创新服务内容的一个缩影。
寻乌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刚成立时,由于牵头单位供销社机关管理未理顺,没有经费,没有工作经验,连供销社机关人员工资都没解决,因而,对农产品经纪人的服务较为被动。
近年,随着政府对这支队伍的重视,该协会将服务工作上升到了系统化:在培训上,每年都组织召集农产品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聘请市农校讲师授课,发放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三年来共培训农产品经纪人500多人,发放国家《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394本;在信息服务上,专门开办了《农产品经纪人》刊物,每月至少一期,免费发放至农产品经纪人会员,为会员提供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服务,为农民闯市场提供参考;在协调服务上,协会千方百计为会员解决遇到的各类困难,如在2008年初的冰灾期间,协调县内加油站给予农产品经纪人发放“绿色加油卡”,为经纪人加油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供油。为更好调动农产品经纪人积极性,协会又在今年举行了“十佳农产品经纪人”评选,对营销贡献较大的经纪人给予奖励,并将此制度化,引导农产品经纪队伍健康发展。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
前些年,“染色橙事件”对赣南脐橙带来重大打击,大量客商纷纷放弃定金违约,果品销售一度陷入低谷,果农损失惨重。
经此打击后,习惯单打独斗的经纪人,认识到了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寻乌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逐步有意识地引导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联合抵御市场风险。在协会副会长邱锦元的倡导下,澄江镇的果业大户组建了澄江果业合作社,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按照“三个统一”要求即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果品销售,全程为果农服务。标准化生产的推广,使果品质量大幅上升,农资统一向厂家采购省去了中间环节,生产成本降低了10%以上,统一销售,实施分级分类包装,满足不同顾客需求,最大限度地化解了供需矛盾。 2007年,澄江果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优秀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如今,寻乌县由农产品经纪人牵头的果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8个,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