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小规模经营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如今,有着“天下第一壮县”、“中国莲乡”之称的湖南省湘潭县,探索出了一条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致富的路子。合作组织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了农村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同步发展。2008年,全县158家合作组织助农民增收1.7亿元。
人均年收入从不足两千到上万元
今年,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长塘组村民刘科华家养了600头猪,虽说生猪行情不稳定,一段时间价格低迷,但由于他早在2002年就入了“青竹生猪产业发展协会”(以下简称“青竹生猪协会”),协会同收购企业签订了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他前期出栏的100多头生猪才没有亏损。刘科华预计,今年出栏的300头生猪可净赚约5万元。
12月26日,刚拿到生猪订单的青竹生猪协会会长卢国良告诉记者,2001年以前,青竹村的经济来源除了稻谷就是稻草,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痛定思痛,青竹村村支两委总结教训,调整发展思路,于2002年成立了青竹生猪协会,创建了“公司+协会+农户”的“青竹模式”,以协会作为桥梁和纽带,上联公司,下联农户,把分散型的生产变成集约化经营,实现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订单农业、市场农业的和谐发展。
“青竹模式”发挥了良好优势,村民养猪不但不愁销路,生猪价格低迷时也不担心亏损。到2007年8月,全村共有猪栏舍2454间,完全可以自繁自养母猪2000头,年出栏生猪35000头以上。“今年,全村412户人家有378户入了协会。”卢国良乐呵呵地说,“去年,我村的人均纯收入达8480元,今年预计超过1万元。”
“为了降低生猪养殖成本,提高生猪质量,我们实行了五个统一。”卢国良说,即每月15日统一请专家为会员上课或进行远程培训;统一向会员提供正规厂家的饲料,比市场价低7%;聘请2名专职兽医对会员饲养的生猪实行统一防疫和消毒;统一结算饲料款和猪款;会员不与公司往来,通过协会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
此外,协会还实行“无公害养殖”,采取“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村现有沼气池358个,沼气入户率达88%。以往养猪大村的污染情形如今得到了彻底改变。因此,青竹村被湖南省政府认定为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被湖南省商检局认定为生猪出口基地。
一亩田收益从500元到3万元
一亩田收益多少?一般情况下,种水稻收入500~600元,种蔬菜收入1000~3000元。而在湘潭县石潭镇八角村,村民通过“八角香菇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八角香菇合作社”)来种香菇,每亩可获利3万元。
“瞧,这是与步步高超市签订的2000万元的订单!”八角村党支部书记、八角香菇合作社会长冯应龙指着2009年的合同书说。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社员一亩地能种一万个香菇棒,每个棒产鲜菇1.5斤,而今年香菇价格好,平均每公斤卖5.7元,除去成本,每亩收益达3万元。
据介绍,合作社通过“四项统一”有力地保障了香菇的种植和生产。即统一制种,合作社建立了占地3.97亩,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制种基地,聘请专家长期驻村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菇农解决各类疑难问题;统一购进原材料,以合作社的名义购买种菇所需的各类原辅料;统一技术服务,合作社引进了大学毕业生和“远程自控系统”,大大提升了产业的科技水平;统一收购产品,合作社投入资金80余万元,建成了5个保鲜冷冻库,购置了2万个筐篓和20台烘干机,解决了产品贮藏保鲜和烘干问题。
据了解,2007年,八角村的香菇亩产超过7500公斤,亩产值3.5万元,亩纯收入2万多元,香菇产业合作社社员纯收入达1000多万元,全村人平纯收入达8200元。今年香菇产业的形势更加喜人,预计今年亩平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000元以上。目前香菇种植面积发展到520多亩,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68户扩大到347户,短短几年带动了周边的10多个村。如今,香菇种植已经成为八角村的支柱产业。
“我们主要从资金、政策、招商引资上对农村合作组织给予扶持。争取到2015年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00家,有30%以上的农民加入到合作组织中来。”湘潭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束林说。
据介绍,目前,该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8家,其中种植业37家,畜牧业81家,渔业15家,其他25家。拥有成员6.9万人,带动农户10余万户,合作组织共实现年销售收入13.2亿元,增加农民收入1.7亿元。2008年,全县共有3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被确定为县级示范性合作组织,其中有14家被列为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