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专家沙龙第五次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李春生发表演讲指出 多研究如何增强合作社的生命力

作者:刘洁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东北农业大学、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 “合作社专家沙龙第五次论坛”1月3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李春生表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去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做大做强上。

  李春生指出,在发展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要增强其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首先,必须解决好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推动其与供销社系统及社会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的对接,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为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找到稳定的市场渠道,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二是要鼓励同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通过联合实现规模优势,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谈判能力,通过联合使各个专业合作社可以分享信息,共同采购生产资料,共同开拓销售市场,开展业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把更多的农民带动起来,做大做强,并积极向产后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条;其中关键是要从产前的农化服务和产中的标准化与示范入手,做给农民看,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要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探索在专业合作社内部或之间开展信用合作,解决形成产业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难题,实现以信用合作带动生产合作,以生产合作支持信用合作。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当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但规模不大。截至2008年9月底,我国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7.96万户,成员总数108.15万个,平均每个专业合作社有成员13.6个。二是业务范围相对集中。从产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经营有关技术、信息服务,占总数的90%。三是农民成员是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农民成员104.09万个,占成员总数的96.24%,各地的农村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能手、经纪人等成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四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登记数量的前10位的省份,合计占总数的68%。五是发展的环境逐渐宽松,但还存在诸多障碍。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15亿元,对27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给予了扶持补助,2008年达到3亿元,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金融支持、用地用电等方面,还缺乏支持政策和具体办法。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合作社理论及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农民合作的条件和基础、撤并建制村后的村级合作社建设等理论课题进行了解读和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