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广西区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上,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小凤提出,2009年全区供销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流通主体职能,坚持开放办社方针,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强化“一网二社三个平台”的建设,突出抓好“一条主线(‘新网工程’建设),一批为农服务载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综合服务项目)”。努力实现供销社“二次创业”的目标和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做出新的贡献。
2009年全区供销社工作的预期目标是:以各种方式联结农户数比上年增长20%;以各种方式帮助农民实现的收入总额比上年增长15%;综合经营总额比上年增长15%;商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5%;全系统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5%;上缴国家税费比上年增长12%;所有者权益比上年增长10%;社有企业改革改制和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基本完成。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009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挥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三农”水平。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的“三个最需要”的重要论段(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三个进入”的基本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三个作为”的总体思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四大方面”的工作布局(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自治区的部署上来,主动把自身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三农”、为“三农”提供社会化服务、助农增收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党委科学发展三年计划要求,我区供销社工作的主题就是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二次创业”,具体工作载体就是加快建设“一网二社三平台”,全面提升为农服务工作水平。一是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要以供销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门类齐全,网络密布的优势,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千社千品”工程建设为载体,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采取投资多元化的形式,培育发展一批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龙头企业。今年要下决心建成10个以上经营额超亿元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同时要加快南宁市桂果香公司(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的建设,使其与2008年被评选的广西富满地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的百强企业。二是要积极发挥组织联系农民的优势,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认真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在2009年12月前对现有584家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和注册登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年末,全系统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要达到800个以上,领办各类行业协会总数要超过300家。同时,以县联社为依托,积极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协会)。三是要积极发挥综合服务的优势,扎实抓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对目前正在试点建设的38家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建设目标跟踪制,加强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在有条件的供销社,要再发展一批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四是要积极发挥熟悉农业农村的优势,努力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营。在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和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前提下,可以与龙头企业对接,以租赁的形式,兴办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发展专业合作社;可以以市场对接,采取土地承包或转包等各种形式,使供销社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变革中拓展一个新的经营空间和利润空间。
二、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努力发挥农村流通主渠道作用。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既是党委、政府赋予供销社的重要职责,也是供销社自身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把做好农村流通工作作为主体职能,抓住当前国家投入巨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发挥农村流通主渠道作用。一是要大力抓好“新网工程”建设。2009年要把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建设作为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的重点,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加快发展一批有供销社品牌的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尽快构建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要继续加强农村超市、连锁店、农家店建设,进一步扩大供销社网络覆盖面。要继续加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帮助农民通过各种信息指导实现增产增收。2009年,全系统发展连锁配送企业要达到100家以上,新建和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30个以上,新增村级农家店、便民店、小超市、连锁配送点2000个以上,全系统总数力争达到10000个。二是要努力开发一批综合服务项目。把项目开发作为2009年全系统的新的经济基础增长点,就是要抓住当前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农业”和加快流通服务业的建设的发展战略,各级社都要积极策划申报一批项目,要安排专人并且是得力的人来抓这项工作。当前市场建设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日用工业品下乡,村级店、特色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专业合作、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都是国家鼓励的扶持的项目,而供销社恰恰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多部门所没有的优势,关键就是看我们有没有敏感性,心思和精力集中不集中,工作是不是摆上了议程,办法和措施是不是有力等,使之成为供销社新的服务抓手和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要注意抓好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对现有的市场搞好改造升级,提高其双向流通功能,更好的发挥幅射带动作用。2009年,全系统发展各类市场个数争取达到150家以上。三是认真抓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扩大经营业务。要认真做好化肥淡季储备,积极搞好市场供应,严格执行农资价格,发挥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搞好农副产品购销,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要努力搞好工业品下乡,积极参与“家电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还要抓好烟花爆竹、废旧物资等商品经营,不断扩大经营业务。
三、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自治区党委在《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快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和经营管理创新,发挥其农村流通主渠道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在形式和步伐上加快了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的改革和改制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体制机制没有根本的转化,仍然停留在卖资产、分流人员、改变法人的层面上。甚至有的企业改制后,成了空壳,这就背离了改革的方向和目的,供销社存在的意义已丧失殆尽。这种偏向,必须予以纠正。各级供销社,特别是领导,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改革的途径就是创新,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供销社的改革必须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具体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深入搞好县级联社的体制机制创新。县级供销社就是全系统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层面,是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县级供销社工作的好坏,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成败。2009年,全国总社把县级联社的建设工作摆在全年工作的首要位置,年内要召开全国县级供销社工作专题会议。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为前提,明确县级供销社的战略定位。从职能上明确县级供销社的地位,从政策和手段上确立供销社的抓手,使供销社真正成为三种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这次会议印发了临桂县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对其做法归纳了一个“运行流程”,这也是区联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成果,作为一个模式,在全区县级供销社推广。各市供销社要从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的县供销社开始。今年各市至少要抓2-3个县供销社。争取在3年内,基本按临桂供销社模式把各县级供销社改革改制工作完成。实际上这条红线已经实现了社有企业、基层社的改革改制的联动。当然,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可以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工作,但是配备一个好的班子,以资本为纽带形成集团化的经营,这是两条最根本的经验。二是要深化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社有企业身上,社有企业办得不好,供销社就没有条件开展为农服务,没有能力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就没有好的社会形象。今后,联社要从直接管理基层社转变为重点管理出资人代表、总经理、财务总监。做到既充分体现联社的合法权益,又充分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让企业完全实现市场主体和法人客体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社有企业的竞争力,把社有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加大力度,分类指导,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改造重组。2009年底要基本完成全区1033个基层社的改造重组任务。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基层社的改造重组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简单强调建制。对弱、小、困难的社,可以采取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对资不抵债的社,可以撤社留店,同时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夯实供销社基础。四是搞好社有资产运营和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要在思想观念上有创新意识。搞好资产重组、业务重组,要以时间换空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改变过去简单地靠租赁资产过日子状态。同时要对社有资产租赁、投资和资产收益分配制度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加透明度,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钦州市供销社,这几年通过盘活资产,甩掉了经济包袱,妥善地安置了职工,企业得到了发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四、积极推进开放办社,努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局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供销社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要敢于借势、借资、借牌、借脑,跳出供销社来谋划供销社的发展,以供销社的优势来扩大合作,联合发展。同时,要在坚持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吸收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入各级联合社,为供销社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要鼓励社有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现社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要敞开大门,靠大联强,选择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与供销社的基层网点终端对接,健全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网络。要主动适应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新形势,依托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平台,建立中国—东盟农资信息网站,商会将以会展为切入点,加强与国内及东盟各国合作社组织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合作,努力推动多向流通,进一步拓展合作社发展空间。
五、加强安全生产经营,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实现安全发展,责任重于泰山,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国、全区面临的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严峻、最困难的一年,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我区供销社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将出现的一些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各级供销社一定要牢固树立抓发展是硬道理、抓安全稳定是硬责任的思想,把安全生产经营和维护稳定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强化措施,严格责任,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搞好和谐供销社建设。各地供销社要认真做好防汛、防火工作,搞好安全经营管理,突出抓好烟花爆竹、农药经营、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以市场、仓库、工厂、宾馆、校舍、出租房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做到抓重点、查险情、保安全。各级供销社要特别关注困难企业职工、“两费”不能落实到位的离退休人员、企业改革改制下岗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供销社确实解决不了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关注和帮助解决。要积极寻找发展路子,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规定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坚决杜绝因落实不力、执行不当、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而引发群体性事件。新春佳节快到了,要做好送温暖、春节慰问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关注离退休老同志、特困企业的困难职工、长期患病的职工、家庭有特殊困难的职工等,让同志们都能过上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
2009年1月19日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