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发展主题 构建经营体系 努力推动供销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赵雷 来源:绥化市供销合作社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近年来,我们绥化市供销社针对全系统经营业务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徘徊不前、服务功能日趋弱化的不利局面,按照省社“服务立社、产业兴社、经营强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突出发展主题,牢固树立以经营强服务、以服务促经营的发展理念,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通过激活经营业务的支撑点、连通商品运营的传动线、拓宽创收增效的辐射面,打造了全系统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经营业务运营体系,走出了一条推动供销合作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新路子。2005年以来,全系统累计创利润1285.8万元。其中,2008年,利润总额达到654万元,比上年增长34.02%。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引资引项为重点,着力推进社有企业建设,激活经营业务的支撑点
  加强社有企业建设是供销社发展经营业务的前提和基础。几年来,我们从全市供销社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社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在转变思路、科学谋划、准确定位的同时,将引资引项作为推动社有企业发展的启动点和突破口全力推进,形成了市、县、乡三级企业创优争效的良好局面。2005年以来,全系统社有企业累计引进项目66个,引资额5.15亿元,盘活闲置资产1.3亿元,盘活场地286万平方米,实现收入1860多万元。
  1、着力培育市级企业。过去,我们绥化地区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区社没有固定资产。2000年地市合一后,市政府将原市社的部分企业划归市社。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市社直属企业建设作为市社发展经营业务的有效平台,强化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市农资采购供应站,我们采取联大靠强的发展方式,积极与大庆化肥厂等大型企业合作,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以农资采购供应站为依托,成立了庆绥农资公司和神宇复混肥厂,目前,该公司已在全省设立市县级销售处16个、乡村经营网点510个,2008年,公司生产销售化肥8.8万标吨,实现收入200多万元,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市(地)级农资企业;对市日杂公司,我们采取创新体制、放活机制的发展方式,经过调查研究和精心组织,于2007年,对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吸纳股金2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库房1700平方米,新发展销售网点30多个, 2008年,公司实现收入60多万元;对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我们采取集约联合发展方式,2005年,在市社的组织下,成立了绥化市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协会。同时,积极协调工商、公安等部门,利用公司1.5万平方米的场地,投资15万元建起了绥化市废旧物资回收大市场,吸纳经营业户60多户,年收缴管理费20多万元;对2005年划归市社管理的宝山供销社,采取现代企业运营的发展方式,针对其资产老化、管理落后、经营萎缩的现状,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争取网点建设资金18万元,新建和改造乡村大型连锁超市30个,供销社年实现管理和服务性收入15万元。
  2、重点培育县级企业。2005年以来,我们把县级社有企业建设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真抓实管。在品牌树立上,在巩固发展肇东“向阳花”果菜、庆安“双洁”大米、海伦“翔宇”粘玉米、望奎“全鑫”大豆油、绥棱“紫荆花”大蒜、兰西“龙信”面粉等供销社老品牌的基础上,依托省社“寒地黑土”农产品集团公司,各县(市)区社于去年10月底前,都相继成立了绿色农产品经销公司。青冈县供销社在成立县农产品经销公司的基础上,在较大的中心集镇还联合成立了3个乡镇分公司,并与俄罗斯客商合作,销售黄瓜、番茄、马铃薯等绿特农产品200多万元,创收30多万元。在引资合作上,我们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寻求引资项目,拓展引资领域,扩大引资规模。几年来,仅农资市场建设一项就引进资金6000多万元,北林、海伦、绥棱、兰西、庆安等地的农资大市场建设项目先后完工,并已投入使用,年交易额2.6亿元,实现收入150多万元; 此外,望奎、青冈等地的农资大市场建设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在项目资金争取上,积极主动地争取国家和地方的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发展。去年下半年,市社争取到省农资公司在北林区建设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目前,土地征用工作已经结束,项目总投资预计将达到2000万元以上。从2005年启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已争取网点建设指标1750多个、建设资金850多万元。近两年,我们还争取财政部、全国供销总社“新网工程”建设资金208万元。肇东、望奎、绥棱等地县社也先后在农业开发等部门争取农民经纪人培训、专业合作社建设等专项资金110多万元。在资产经营上,各地通过资产回购、资产开发、资产租赁等方式,推动企业创效、资产增值。2005年以来,全系统县级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4.3%,截止到2008年,现值资产总额达到10.5亿元,年资产经营纯收入达210多万元。北林区供销社注重挖掘资产潜能,对供销百货大楼、农资公司、土产公司、果品公司等一大批资产不断进行开发利用,年实现租赁收入1000多万元,年创纯利润70多万元。绥棱县供销社积极发挥14家县级企业5500万资产的综合效能,采取市场开发、资产出租、摊位租赁等方式,年实现纯收入35万元。
  3、加快培育乡级企业。近几年,我们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升级改造乡镇级基层企业。借助“新网工程”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基层社112个、村级分销店516个,资产增值1200多万元,年增加收入160多万元。比如,北林区红旗供销社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所属13个经营网点全部进行了资产改造,资产增值50多万元。同时,各地还依托当地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种,发挥供销社的区位优势,借助大场大院的有利条件,兴办和改造乡村企业达76个。青冈县供销社确定了“一社一企、一社一厂、一社一业”的发展思路,连丰供销社的免烧砖厂、新村供销社的机械榨奶站、劳动供销社的水泥制品厂、昌盛供销社的饲料加工厂等一大批项目相继上马,企业年实现收入60多万元。2008年,兰西县供销社投入资金60万元,对两个基层社和18个村级网点进行了资产改造,改建扩建营业室、库房面积3500多平方米,既扩大了资产总量,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以网络建设为重点,有效促进主营业务发展,连通商品运营的传动线
  开发利用现有连锁经营网络是供销社开展经营业务的必然选择。自2006年始,我们从农村商品流通的现实需求出发,举全社之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突出发挥全市20个县城配送中心、180个乡镇超市、1750个村级农家店的连锁经营网络的综合效能,以现代流通方式开展经营业务,形成了城乡结合、上下贯通、一网多用、双向流动、运营顺畅的现代经营发展新格局。
  1、依托连锁经营网络,大力发展农资销售业务。我们以市农资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县城农资配送中心为骨干,以乡村农资连锁店为基础,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仅2008年,全系统依托“新网工程”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建县城农资配送中心2个,新建乡镇农资超市75个、村屯农资经营店206个,42个农技服务站和“庄稼医院”得到恢复和加强,农资经营网点乡村覆盖率一跃提高到89%。2008年,全系统供应化肥36.2万吨,占全市市场总份额的75.5%,其中,55%的份额是借助连锁经营网络进行销售的。海伦市供销社引资2600万元建设的农资大市场,借助连锁经营网络,年配送化肥、农药5万吨,供销社实现收益40多万元。
  2、依托连锁经营网络,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销售业务。我们在各地广泛推行总经销、总代理和理货铺市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农村市场,满足农民需求。2006年以来,全系统依托连锁经营网络,销售日用消费品7.2亿元,实现经营和服务性收入145万元。绥棱县供销社为进一步增强连锁经营网络整体功能,组织成立了“绥棱惠民供销农资、日用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抽调7名经验多、理念新、能力强的业务骨干负责公司工作,对全县115个乡村连锁超市进行商品配送,配送率达到了67%。2008年,日用消费品配送品种达到2000多种,配送额达到1730万元,实现收入22万元。
  3、依托连锁经营网络,大力发展农产品购销业务。我们将农产品购销模式从原有的“企业+市场”升级改造为 “龙头企业+市场+连锁超市”,加快农业生产专业化、作物种植规模化、产品流通网络化发展进程。2006年以来,全系统依托连锁经营网络,发展农产品购销网点410个,实现农产品购销额1.4亿元,实现收益500多万元。北林区供销社组织基层社,通过区社农产品经销公司,依托乡村连锁经营网络平台,大力开展农产品购销业务。2008年,津河供销社生产销售“常田”牌大米1.2万吨,实现收入62万元;四方台供销社宏图粮油公司购销小杂粮4000多吨,创收41万元。
  4、依托连锁经营网络,大力发展烟花爆竹经销业务。我们借助连锁经营网络,采取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烟花爆竹经销业务,形成了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管理有效的经营网络。目前,全市已有867个乡村连锁超市被指定为烟花爆竹销售点,年烟花爆竹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企业实现收入78万元。2008年,明水县供销社依托全县连锁经营网络,已发展烟花爆竹乡村销售网点95个,并严格履行进货、运转手续,既保证了商品质量安全,又扩大了销售量,烟花爆竹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实现收入12万元。
  三、以引带转型为重点,切实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拓宽创收增效的辐射面
  创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载体是供销社发展经营业务的有效途径。我们顺应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内在要求,围绕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供销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拓展经营业务的新领域。   
  1、切实发挥专业合作社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我们注重提高供销社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能力,要求每个基层社要领办1至3个专业合作社,主动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在经营发展上求突破。目前,系统领办参办的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80个,专业社年实现收入300多万元。庆安县供销社充分履行县委、县政府赋予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按照县里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组织农民经纪人、农民生产大户和供销社职工兴办专业合作社380个,并积极为专业社发展搭建组织指导平台、科技培训平台、信息传递平台和绿特农产品展销平台,成立了绿特农产品经销公司,兴办了绿特农产品购销协会,建起了绿特农产品展销大厅,专业社年销售农产品3.5亿元,助农增收300多万元,供销社实现收益30多万元。青冈县供销社组织发展的芦河、柞岗、建设、兴华、劳动等8个示范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1600多人,带动农户3万户,年实现收入60多万元。
  2、切实发挥产业基地的牵动作用。几年来,我们指导各地,依托当地资源,建立了一批特色商品基地,收到了推动产业发展、引带农民致富、提高自身效益的效果。目前,全系统已培育特色商品基地200个,带动农户13万户,供销社实现收入80多万元。青冈县供销社积极构建农民认识科技、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的平台,通过土地集约经营、规模种植的方式,实现了服务水平与企业效益的双提升。去年初,他们分别在中和镇四排六村辟建了面积1000亩的高产高效经济园区,在劳动乡新跃村辟建了面积300亩的高产马铃薯种植基地,在迎春乡辟建了200亩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并与龙头公司签订定单,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2008年,实现信息服务性收入28万元。海伦市永和供销社依托市社翔宇公司创办的绿色粘玉米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120名,发展粘玉米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助农增收600多万元,专业社实现收入20多万元。
  3、切实发挥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作用。2005年以来,我们在全系统积极推行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农民经纪人信息灵、渠道广、实力强的优势,选聘120多名优秀农民经纪人担任供销社企业领导或担当业务骨干,有力地提升了供销社的整体经济竞争力、带动了供销社的经济发展。肇东市供销社启动了“把农民经纪人培养成基层社主任、把基层社主任培养成农民经纪人”的“双培工程”,全市基层社已有18个社聘用了21名农民经纪人担任基层社领导或业务骨干,61名基层社领导转型为农民经纪人。肇东市农民经纪人徐彦彬被聘为向阳供销社副主任后,组织成立了肇东市向阳瓜菜协会,推广瓜菜标准化生产,并融资90万元,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向阳乡瓜菜批发大市场。目前,协会组织2700名会员及周边乡镇农民,已建起万亩绿色无公害瓜菜基地,年生产绿色无公害瓜菜3000多万公斤,供销社年实现收入50多万元。
  几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发展供销合作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化解了诸多矛盾,摆脱了经济困境,理顺了体制机制,全系统走上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是壮大了经济实力。全系统通过大力发展经营业务,经营规模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青冈、望奎、明水、兰西等地供销社,采取资产开发、项目建设、扩大经营、兴办市场等方法,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促进供销社创收,一举扭转了经济困难局面,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北林区供销社引导企业放活思维、放宽眼界、放开手脚,积极拓展新的经营领域,土产公司投资50万元,在北京市燕郊兴办了集餐饮、旅游、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项目,去年7月1日开业以来,已实现收入22万元。
  二是提高了管理水平。全系统通过大力发展经营业务,逐步探索出了符合各地实际的资产、人事管理模式。肇东、安达、庆安、望奎等地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绥棱县供销社多措并举抓管理,对县乡班子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他们将企业财务处置权上收,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2008年,有5个基层社进行了资产开发,原值18万元的资产,增值296万元。
  三是增强了服务功能。全系统通过大力发展经营业务,有效地推进了各级联社的职能转换,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05年以来,全系统采取多种方式培训供销社职工、农合组织领办人、农民经纪人、农家店经理和农民大户6000多人次,印发农业政策法规、种养加技术宣传册3000多册、宣传单5万多张。以绥化供销网为依托的全市供销社信息网络平台,发布各类农业实用信息一万多条,促成省内外80多家客商与全市50多家企业及90多个农合组织建立了稳固的贸易联系。去年化肥销售旺季,市社直属企业农资采购供应站一度资金紧张,市社得知后,迅速沟通联系市农发行,短时间内争取贷款8000万元,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保证了农资市场供应。
  四是提升了形象地位。全系统通过大力发展经营业务,对内倡导打造和谐供销,对外积极树立良好形象,在推动农民增收、构建和谐农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党委政府的信任、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农合组织建设连续四年、“新网工程”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纳入全市大事大项和重点工作体系。安达市20多位农民种养加销大户被聘为乡村供销社网点经理,他们十分珍惜“供销社”这一传统品牌,切实履行“供销人”职责,经营讲诚信,服务求周到,既赢得了当地农民的高度信赖,又树立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
  下一步,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省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加倍努力,进一步开创我市供销合作社事业的新局面。

 
注:作者系绥化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