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上海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类型的调查
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课题组 庄一敏
新网工程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安徽、上海等地的供销社充分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构建现代化流通服务体系,大胆探索形式多样的为农服务网络型态,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课题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安徽、上海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主要类型进行了如下归纳。
1、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建立产业链整合型网络
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为实现茶叶生产出口“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通过租赁茶园,兴办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采取基地建设的模式,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截止到2007年底,公司已经建立了金寨齐山、石台红桃、龛县蜈蚣岭、休宁新安源、霍山桃源河等五个有机茶示范基地,共有茶园30多万亩。在基地建设的同时,还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建设六个茶叶出口加工拼配基地,构建茶叶出口加工销售网络,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体系。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的茶叶销售型网络的运行方式是,基地负责指导茶农按照要求进行茶园管理,以定单农业的形式与茶农签定交售合同,按保护价收购原料,基地厂按出口茶标准规定的要求组织生产加工,产品交公司对外出口。公司对基地实现了“七统一”,即“统一茶园管理、统一施肥用药、统一收购、统一生产、统一出口、统一管理、统一标识”。
2、以政府产业政策调整为突破口,形成政策推进型网络
安徽广德县供销社利用国家“东桑西移”的产业政策作为网络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发展蚕丝绸产业发展基地,并以龙腾公司为依托,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3000多农户入社,从种-养-收购-加工-印染-销售统一管理,形成当地支拄产业,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东桑西移”工程成为供销社开展新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广德县供销社主任罗正军深有体会地说:“供销社要有地位,必须有事做,要有抓手”。
上海浦东新区供销社所属的登丰农资公司也是借助政府政策的平台,构建起现代化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的规模越来越小,有限的规划粮田及观光农业使农资市场十分狭小,加上农民使用农资产品基本上由财政补贴,农资企业的经营面临困境。浦东新区供销社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专业化的服务,终于使得登丰农资公司成为浦东新区农委“三农”政策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政府对登丰农资公司的定位是落实好政府委托的农业服务项目,农民施肥用药派发、有关“三农”的财政补贴及农化服务都通过登丰公司落实。成为政策性公司后,登丰公司没有了生存上的压力,专心构建全新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并通过现代管理技术的引入提升为农服务的能力。目前,登丰已建设现代化的连锁门店19个,在浦东新区的市场覆盖率达到70%以上,成为农资服务的主渠道。
上海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通过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按现代理念构建新型废品交投网络,政府通过财政扶持40万元资金。
3、以强势资本融合为手段,形成资本运营型网络
上海浦东新区供销社(原川沙县供销社)的发展模式为供销社在大城市开展网络建设提出了新课题。上海浦东新区供销社主要业务有五大块,一是物业经营,每年有4000多万元收入;二是商业连锁,主要是医药连锁和农资连锁,医药连锁为医院、工厂医务室、乡镇配送医药,年收入500多万元;三是华美壁纸厂和钱万隆调味品厂(老字号);四是宾馆、休闲服务业;五是投资项目,如烟草投资每年汇报3000多万元。
上海浦东新区供销社主要业务结构
物业经营 |
项目投资 |
商业连锁 |
4000万元 |
(烟草)3000万元 |
(医药)500万元 |
出于对供销社资产优化运营和新时期供销社发展的考虑,在浦东新区政府撮合下,上海浦东新区供销社与浦东集团等联合,成立上海浦东新区商业股份有限公司,供销社资产全部注入,占公司总资本的49%,为第一大股东。按浦东新区供销社的规划,通过商业资本的运作,在以商业地产经营为主的同时,大力进行商业品牌连锁经营,特别是加强医药连锁经营的投入,如在南汇区建设医药物流平台;二是大力进行社区百货建设,构建社区网络体系;三是与家家乐联合,开展生鲜食品经营,为浦东新区居民生活服务;四是加大农资连锁体系投入,夯实农资服务平台。
上海浦东新区供销社这种模式给新网工程建设提出诸多思考:一是新网工程建设的资本出路如何解决一直是困扰供销社的问题,通过与社会资本联合是否是一条可选择的途径;二是一但选择吸纳社会资本,供销社的资产属性还能否保全。
4、以新型业态和管理技术为载体,形成区域管理型网络
上海长宁区供销社组建的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采取网上收废的业态形式,以信息化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确立了品牌效应,在上海市供销社的推动下,目前在上海9个城区中的五个实现联网,探索出一条以新型业态和管理技术为载体,实现再生资源网络区域内联合发展的新模式。按照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发展设想,到2009年包括10个郊区县共19个地区完成联网后,即可实现覆盖上海市的废品网上收废体系,再配合加工体系及长三角交易体系的构建,一个现代意义的再生资源回收连锁体系就会出现。
5、通过一网多用及服务功能延伸,形成功能扩展型网络
安徽徽隆农资集团以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为基础,在进一步巩固农资配送体系的同时,大力推进农药、种子、进口肥与连锁网络对接,积极搭建农产品收购、加工平台,构建“一网多用、双向物流” 体系。具体做法是,从农业生产的源头上入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定单农业生产模式,一方面通过规模化采购,与科研单位合作,把优质的种子品种和化肥、农药通过连锁网络输送下去,向农民供应放心农资、并通过专业系统的农技服务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以现金收购或易货贸易(农副产品换农资)的方式,将大豆、小麦、水稻等农副产品通过该网收购上来,销往省内外加工企业,解决农民卖难问题。从而打造城乡之间的双向、高效的宽带流通网。
6、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及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品牌吸附型网络
安徽省供销社在新网工程建设中,提出五大网络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并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提升新网工程整体竞争力和带动力。截止到2007年底,全系统拥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家。重点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安徽省新网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及品牌吸附型网络实例
行业 |
农资 |
再生资源 |
烟花 |
茶叶 |
龙头企业 |
安徽徽隆农资集团 |
安徽双赢再生资源集团 |
安徽盛虹烟花爆竹集团 |
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 |
网络体系特点 |
农资连锁经营体系 一网多用 双向流通 |
绿色回收亭、点建设 |
整合全省零售网点,建立全省城乡联合经营安全管理网络体形 |
“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条龙体系 |
7、发挥市场区位优势搭建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信息交汇中枢。
上海市果品公司的传统交易市场过去都是在市中心开办的,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遇到用地限制、交通压力和人员成本高的压力,交易萎缩。恰逢市委、市政府在青浦区开发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作为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采取的是国资控股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做模式,供销社作为6大股东之一,积极参与交易市场的建设。该交易市场利用华东地区、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由批发交易区、展示直销区和检测服务区三大区域组成。批发交易区细分为蔬菜、果品、肉类、水产、花卉等专业市场;展示直销中心提供集展示、展销、物流一体化的现代流通平台;检测区为农产品提供检测服务,确保农产品安全。上海市供销社主营果品交易业务,谈到该项目今后发展的前景和规划,上海市供销社主任王建翔认为,这个平台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的果品经营提供了更高的交易平台,在项目运营时总社能整合全系统的资源,共同打造全新的果品交易网络。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