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商品流通大潮中创造新发展
——全国县级供销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综述
新华社济南5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董峻)作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县级供销社近年来努力化解历史债务,多种举措盘活社有资产,组织体系、经营网络得到了恢复完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升。相当一部分县级供销社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全新的、更富活力和效率的体制机制,拓展了新的经营服务领域,提升了为农服务水平。
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去年实现4812亿元销售总额
长期以来,县级供销社一直是农村商品流通和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渠道。上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县级供销社的经营阵地逐步萎缩,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发展一度陷入低谷。
此后,国家对供销社系统背负的历史包袱进行了解除。如今,中央政策性亏损挂账已彻底解决,地方政策性亏损挂账的核实确认工作全面完成,大部分地区实行了挂账停息的政策。各地还通过剥离划转不良贷款、打包回购抵押资产和破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处置了大部分银行不良债务。
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1999年以来,共有110万职工得到平稳分流安置,127万在岗职工与供销合作社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特别是在岗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的基本解决,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也使县级供销社实现了轻装上阵。2008年,全国县级供销社实现销售总额4812亿元,汇总利润51.7亿元。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县级供销社依托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优势,积极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截至2008年底共发展专业合作社3.6万个,入社农户达800多万户。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宁夏等地的县级供销社通过创办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实行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培育形成了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花卉苗木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带,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在满足农民生产和消费需求方面,各地的县级供销社积极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依托基层社和农资、日用品经营网点,采取与村委会共建、与个人联建以及自筹资金建设等多种方式,创办综合服务社19.9万个。
70个县供销社名存实亡,改革仍需加大力度
尽管在一些地方县级供销社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新生”,但根据全国供销总社的最新调查,目前全国仍有70个县的供销合作社没有任何经营网点,只剩下一块空牌子;600多个县的供销社仅剩少量农资和日用品网点,基层社基本没有了资产和业务。相当一部分县供销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放弃了传统经营业务,有的则将资产经营简单地理解为“租牌子、租房产、租柜台”,靠物业租金维持生存。
“在流通领域放开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很多供销社的同志还心存幻想,想尽力保住专营和垄断业务,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转换体制、搞活机制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22日说,“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严重不足,以至于经济体制改革每深化一步,我们的阵地就丢失一块。”
据他分析,一些地方的供销社选择了完全民营化的路子,一卖了之,导致整个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瓦解,还有一些地方为了偿还银行债务、甩掉人员包袱,把基层社和企业都处理完了,把社有资产都卖光了,把所有的业务都丢弃了,完全丧失了发展的基础。这些教训都值得认真总结和吸取。
新时期面临新机遇,供销社改革当快马加鞭
李成玉说,当前加快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如,农村市场正进入消费环境加快改善、需求结构快速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县级供销社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经济组织,既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繁荣发展的受益者,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县级供销社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又特别强调要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这些政策已经惠及到供销社系统。
为此,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网络薄弱空白县的恢复重建,通过自主筹资、职工参股、招商引资和争取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将分散闲置的土地、仓库和房屋进行整合开发,改扩建一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同时,大力推进开放办社,引入社会资本,吸纳经营大户,运用兼并、重组、加盟等多种方式,共同构建县域经营服务网络。
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供销社,李成玉则要求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在县级加快建设农资和日用品仓储配送中心,在乡级加快建设具有配送功能的中心超市,在村级加快建设农资和日用品连锁店、便民店。此外,还要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通过资源整合、改造重组和联合合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社有企业。
新华社: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国三分之一行政村
新华社济南5月22日电(记者 董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22日说,随着“新网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国供销社系统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日益扩大,目前已发展县及县以下连锁超市、综合服务社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4万多个,约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
李成玉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的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上说,这些经营服务网点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从单一的传统业务向医药、家电、建材、成品油等多领域发展,从单纯的农资销售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转变。
据李成玉介绍,山东莒南、云南陆良、广西临桂等一批县级供销社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江苏东台等地的村级便民店除开展日用品销售和农资供应外,还兼营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代办信件邮递、电话收费、报刊征订和保险代理等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引进连锁经营和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营销方式,各地普遍加大了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步伐。江苏苏果、湖北东方百货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已将配送业务延伸至县以下基层经营网点。目前全国76%的县级供销社开展了农资连锁配送,59%的县开展了日用品连锁配送,发展农资和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点41万多个。
李成玉提出,县级供销社今后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深化基层社和社有企业改革,广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网络的村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发展专业合作社4万家、农村综合服务社25万家,基本完成经营服务网络薄弱与空白县的恢复重建,努力实现县级供销社的全面振兴。
5月24日经济日报头版: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国三分之一行政村
○ 从单一的传统业务向医药、家电、建材、成品油等多领域发展
○ 从农资销售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转变
本报临沂5月23日电 记者刘惠兰报道: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22日说,随着“新网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国供销社系统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日益扩大,目前已发展县及县以下连锁超市、综合服务社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4万多个,约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
李成玉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的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上说,这些经营服务网点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从单一的传统业务向医药、家电、建材、成品油等多领域发展,从单纯的农资销售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转变。
据李成玉介绍,山东莒南、云南陆良、广西临桂等一批县级供销社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江苏东台等地的村级便民店除开展日用品销售和农资供应外,还兼营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代办信件邮递、电话收费、报刊征订和保险代理等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引进连锁经营和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营销方式,各地普遍加大了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步伐。江苏苏果、湖北东方百货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已将配送业务延伸至县以下基层经营网点。目前全国76%的县级供销社开展了农资连锁配送,59%的县开展了日用品连锁配送,发展农资和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点41万多个。
李成玉提出,县级供销社今后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深化基层社和社有企业改革,广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网络的村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发展专业合作社4万家、农村综合服务社25万家,基本完成经营服务网络薄弱与空白县的恢复重建,努力实现县级供销社的全面振兴。
5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力争五年内经营服务网络覆盖所有县乡
中广网莒南5月25日消息(记者白中华)我国今年起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促消费,扩内需,全力打造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平台,力争五年内经营服务网络覆盖所有县乡。
山东莒南县的官坊村有个供销合作社,准确地说是个社区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有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还有医疗卫生服务站和幼儿教育园。57岁的村民林向明说,现在买什么都方便,东西好还不贵。林向明说:“买化肥,买什么都便宜,看病都便宜,都是好货。”
在山东开元物流配送中心,运输工李学深告诉记者,现在供销社不在是过去的黑屋子、土台子,而是装饰一新的门面、窗明几净的超市。跟城市一样,搞得是统一商品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销售价格。李学深说:“销量年年增加,从装就能体会到,中国人多,富了就是最大的市场,你现在看看农村人和城市穿衣服都差不多。”
供销社通过回归“三农”,找回了自我;通过紧贴“三农”明确了定位,目前,经营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国三分之一行政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李春生说,改革成效显著,问题也不小,目前全国仍有70个县的供销社没有任何经营网点,只剩下一块空牌子;600多个县的供销社仅剩少量农资和日用品网点,基层社基本没有了资产和业务。李春生表示,“从发展势头来讲还是很猛的,效果也很好,我们打算在这个基础上加快发展,做了个规划,计划三到五年重建600个薄弱县,网点覆盖所有乡村。我们的流通企业的流通业态要得到大大提高。”
5月22日农民日报:撬动农村市场的重要支点
——淅川“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走笔
记者常永平
不出村子就能像城里人那样逛逛超市,许多农民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5月15日,家住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吴家沟村的吴天宝提着两篮香菇来到村里的“新合作”超市。他将香菇卖给超市后,又选购了2斤鲜肉和10斤大米。“以前买生活用品要过丹江、翻山到8公里外的集镇上。遇到雨季或洪水暴发,俺连盐都吃不上。现在超市开到了家门口,要啥有啥。吃不完的农产品,还能通过超市卖到城里……”吴天宝兴奋地说。随着700多家农家连锁店、农资连锁店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淅川县60多万名农民都已享受到乡村超市的便利服务。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集山区、库区、边缘区、移民区于一体。前些年,由于流通渠道不畅、假冒伪劣商品较多,严重制约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2005年以来,淅川县将构筑现代农村流通网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我们要积极引导超市下乡,把超市办到农民的家门口,让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商业文明。”淅川县委书记崔军说。
700家农家店织就流通大网络
以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供销合作总社“新网工程”建设为契机,淅川县迅速确定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以供销社为实施主体,以万客来商贸公司和惠达农资公司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县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流通网络。
为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该县在土地使用、证照审批、税费征收等方面出台了10余项优惠政策,并协调金融部门为店户注入小额贷款500余万元,同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从县财政拿出170万元专项资金,对按要求建设的乡镇级和村级农家店分别给予1万元和3000元专项补贴。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先后吸引了500余家农户、6000多万元民间资金投入农家店建设。短短三年多时间,淅川县建成县级工业品配送中心1个,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18个,综合市场18个,乡镇和村级农家店478个,网点覆盖率达96%。
为了让群众购得舒心,买得放心,该县除了严把商品进货关,对所有农家店经销商品统一供货、统一定价外,还在显著位置公布举报监督电话。各农家店还向供销社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一旦个别农家店出现坑农害农行为,将由供销社先行赔付,从而给消费者吃下了“定心丸”。
和农家店一起,淅川县带给农民的还有农资连锁店。该县以惠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为龙头,对加盟连锁店实行统一采购、配送、核算、价格和服务。目前已建成各类农资和专业市场21个,乡、村两级农资店245个。
双向流通实现城乡商品互通
过去农民“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自从超市进乡村后,这种状况逐步改变。乡村超市带给农民的不光是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和农资产品,还有时尚、健康、文明的现代消费方式和理念。
“淅川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粮食、禽蛋等货源充足,我们借助‘万村千乡’这一平台,将淅川的农副产品成功打入了全国各大城市市场。”淅川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孙昭庆介绍说。
2006年初,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的“新合作”商贸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注入2000万元资金加盟万客来商贸公司,重新组建了淅川县新合作商贸公司。以遍布城乡的乡村超市为依托,新合作商贸公司将禽蛋、山野菜、杂粮等优质农副产品收购后运到北京,由北京“新合作”公司统一包装后分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商品交换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值得以实现。
该县还依托现有的乡村超市网络优势,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及时传递农产品供求信息、传播农业生产实用信息。今年以来,全县农村连锁经营网点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700多项、供求信息400多条。
随着淅川县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其旗下的乡村超市服务档次也不断提升,放心农资化肥、放心药品、手机充值、传递信件汇单、送货上门等业务在不断增加,把现有网络变成农村的综合商业服务平台。
由于动作迅速,措施得力,成效卓著,淅川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该县先后被授予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全国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县,河南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县等殊荣。
《大众日报》: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在山东临沂举行
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今天(22日)在临沂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副省长贾万志出席会议。
李成玉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山东供销系统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县级供销社是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关键。推动县级供销社的全面振兴,要加快网络薄弱与空白县的恢复重建,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形象;要着力推动经济实力较强县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努力构建高效顺畅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要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加快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规律。
姜大明在讲话中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供销社特别是县级供销社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县级供销社在扩大农村消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过程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抓好工作落实。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供销社发展定位,不断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袁涛 张海峰 王洪涛)
山东电视台: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在临沂举行
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今天在临沂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副省长贾万志出席会议。
李成玉充分肯定了山东供销系统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县级供销社是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关键。要加快网络薄弱与空白县的恢复重建,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形像;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努力构建高效顺畅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
姜大明感谢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兄弟单位对山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指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县级供销社在扩大农村消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过程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
山东广播新闻频道: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在临沂召开
山东台消息: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昨天(22号)在临沂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副省长贾万志出席会议。
李成玉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山东供销系统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县级供销社是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关键。推动县级供销社的全面振兴,要加快网络薄弱与空白县的恢复重建,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形象;要着力推动经济实力较强县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努力构建高效顺畅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要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加快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规律;要加强领导和扶持,为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姜大明在讲话中感谢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兄弟省、区、市对山东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供销社特别是县级供销社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县级供销社在扩大农村消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过程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供销社发展定位,不断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
本次会议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恢复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临沂市莒南县、河东区供销社改革发展情况。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