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向往

作者:胡宗进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出生在江西省庐山脚下一个农垦林场里。当时,经济十分落后,商品奇缺,人们生活水平非常低下。茂密的庐山森林、清新的庐山云雾茶,还有这青山绿水中的“供销合作社”(当时俗称“国营商店”),充盈着我对童年的美好记忆。
    近日,欣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开展“我记忆中的供销合作社”征文活动,一下触动了我记忆的琴弦,使我夜不能寐。三十多年过去了,童年时期的许多关于供销社的故事使我记忆犹新。供销社的热诚服务,供销社人的朴素情怀,深深影响并鼓舞着我。如今,我实现了自己的童年理想,先后在基层社、县级社和设区市级社三级供销社工作了二十七年,真正扎根在供销,一辈子干供销。是供销社伴我成长,使我进步,促我成功。下面,我用记忆中的供销社的三个小故事寄托我对供销社不了的情、真诚的爱。

故事一  从换学费中认识供销社
    记得是七十年代初的正月里,我正上小学二年级。一天夜里,距离我家不远的林场有一栋二层民兵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火势持续了一天两夜。第三天,我随一群小伙伴怀着好奇心,来到还未完全扑灭的火灾现场搜寻子弹壳作玩具。回家后,大人们告诉我们,弹壳是铜质的,拿到商店里能换钱,而且还很值钱呢。我们这些刚懂得“钱”可以买很多东西的八、九岁的孩子听了十分兴奋。于是,我们又返回现场,穿梭在不时起爆的子弹啪啪的响声中,用稚嫩的小手从烫手余烬里扒出各式各样的弹壳。经过两个多小时争抢,我捡到了100多个弹壳。临近中午时分,我们其中三名孩子又顾不得吃午饭,饿着肚子一口气跑了近一个小时,来到写有“为人民服务”红色大字、比自己个头还高的供销社柜台前。一位叔叔连忙接过我那双黑黑的小手送上的弹壳,经过称重,这些弹壳卖得了3块8毛钱。这是我有生以来赚到的第一笔钱,心里边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就是这笔“巨款”,帮助家里减少了几个孩子上学的负担,我用它交了学费,还买了铅笔盒、笔等文具。
    从此,我认识了供销社。供销社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既可以买东西,又可以用东西换钱。服务范围广,无所不能,特别是扶贫帮困,能为广大农民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打这以后,我在放学以后,经常挖些中草药、采蓖麻籽和桐籽、收集废铜废铁,一年总要到供销社收购门市部去四五次,既补贴了家用,又从实践中学到很多知识。

故事二  在买豆腐中了解供销社
    小时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大多数日用消费品都是凭票供应,豆腐也一样。在我的家乡,国家将黄豆计划指标下达给供销社,由供销社进行加工后再供应给群众。
    记得1975年初冬,母亲说邻里们积存了一些豆腐票,由我们家帮助制作豆腐乳,购买豆腐时配售的豆渣归我们所有,这样可以贴补一下家里紧缺的粮食。于是,母亲深夜一点钟就把我叫起床,带我到商店去买豆腐。我挑着一担空篮子,随着母亲一起,伴着皎洁的月光、满天的繁星,踏着潮湿的露水,沿着乡间小道步行十多里路,来到了乡供销社加工作坊。没过多久,我后面就排起了长队。从窗口往里看,几名供销社工人师傅正在灯下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煮黄豆,有的忙着滤豆渣,还有的在压豆腐。一股股热气腾腾的鲜豆腐散发的香气不时从窗口扑面而来,好闻极了。黎明来临之时,我们顺利地买到了自己所要的豆腐和豆渣,迎着朝阳满载而归。
    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简陋的加工作坊,工人辛勤劳动繁忙的景象,供销人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

故事三  少年时期立志干供销
    上个世纪70年代,读高中的我对供销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班上有一名同学,父亲就在本乡供销社工作,听说还是个领导。一天,老师告诉我们,这位同学的父亲提前退休,让他顶职到供销社上班去了,同学们听说他辍学,都十分惋惜。
    两个月后,我在元旦期间去购买年货,顺便去看了这位同学。在供销社食杂门市部,他身穿红色工作服,站在用金色大字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敞亮的店堂里,身后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糖烟酒罐头各色商品,那个神气劲儿真叫人羡慕!因为是节日,买东西的人很多,他很忙。我默默地在一边注视了半个多小时,商店里人来人往,只见他动作娴熟,更像是一名老工人。每迎接一位顾客,他都是一手接商品票,一手唱着收钱,不停地将“紧俏商品”卖给顾客。从店堂里不时响起的“谢谢”声中,我深深感到供销社是多么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啊!要是自己能够像这个同学一样在供销社工作,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又了不起的事啊!
    回来的路上,我心里就暗暗立下誓言:今后,我也要到供销社工作,做一名供销人。高中毕业后,我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中专,在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商业学校并被录取。三年后在分配工作时,我又主动要求到供销社去,工作至今已经二十七年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经历了供销社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轨和市场经济时期,目睹了供销社从兴旺辉煌,到衰退萎缩,再到现在的二次创业,供销社与我的一生紧紧相连。如今,新农村建设又为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提供了新的发展舞台,对供销社的未来,我充满信心。

                                                   (作者系江西省九江市供销合作社办公室主任)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