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椽教授是我国高等茶学教育的开拓者、杰出的茶学教育家。
陈椽先生1940年任教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特产专修科茶业专修班,1946年任教上海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1949年任茶叶专修科主任。1952年,由复旦大学调整至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随迁到安徽农学院。两位教授从事茶学教育超过半个世纪,学为人师,行为规范,教书育人,育成桃李遍天下,堪为一代茶学宗师!
陈椽教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茶叶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在茶叶“发酵”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提出了制茶的变色学说,论证了制茶变色的原理、机制与实质。陈椽教授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茶叶分类法,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这种新的分类法,既体现了茶叶制法的系统性,又体现了茶叶品质的系统性,这一科学分类法的建立与应用,对茶叶教育、科研及生产流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椽教授著作等身,早在1942年,就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内容包括茶业通论、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等。抗战胜利至建国初年,编著了《茶树栽培学》、《茶叶制造学》、《制茶管理》、《茶叶检验》等4部教材,满足了高等茶学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先后主编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制茶学》、《茶叶市场学》及《中国名茶选集》、《茶叶贸易学》、《茶叶商品学》、《茶叶经营管理学》等教材和著作,出版了《安徽茶经》、《茶业通史》、《制茶技术理论》、《茶药学》、《中国茶叶外销史》、《论茶与文化》等著作,奠定了制茶学、茶叶经济学和茶史学科的基础,对茶树栽培学、茶叶检验学也有开拓性贡献。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