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78年2月—1980年12月 安徽凫峰中学读书
1985年3月—1988年 3月 安徽凫峰茶厂车间主任
1988年4月—1993年 2月 农村经纪人
1993年3月—2006年 2月 安徽凫峰绿色食品开发公司董事长
2001年3月至今 凫峰木竹加工厂厂长
2006年3月至今 黄山市凫绿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7年 2月 当选祁门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
2007年10月 当选为“安徽省劳动模范”
2008年 1月 当选为黄山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感言
从第一桶金的得到,到“凫绿”品牌的诞生,从培植有机茶园到修桥铺路修建学校等,他的思维一如茶的根须在家乡甚至家乡之外的地方伸展,多么好的强劲势头伴随着黄山市凫绿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功绩
今年43岁的王昶原是祁门县凫峰乡李源村一位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原先只是在乡办的凫峰茶厂工作过3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中国农村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王昶从党的富民政策和市场信息中领悟出农村致富必须走商贸并举之路。 1988年,他看准商机下海尝试营销凫绿茶叶。由于凫绿茶品质优良,市场知名度高,加上他又经营有道,很快就在茶叶生产和销售行业站稳了脚跟,掘得了第一桶金。1995年,王昶投资58万元在凫峰乡创立凫绿绿色食品开发公司,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他承销了凫峰乡和周边地区80%以上的茶叶,是当地和周边茶农原先卖茶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茶农收入以18%的速度逐年增加,“凫绿”的企业实力也在逐步增强。
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王昶意识到“凫绿”茶虽说品质优秀,被誉为“屯绿之冠”,但传统的分户自采自制的小作坊生产方式往往鱼龙混杂,没有精深加工和产品包装,往往导致产品附加值低,茶农收入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为提升“凫绿”品牌,将企业做大做强,2002年,王昶申报注册了“凫绿”商标,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有机茶精制厂,购进大型毛峰生产线,建立保鲜库,开发出凫绿系列产品,实行清洁化流水线作业,实现了黄山毛峰和大宗红绿茶叶的精深加工,使企业向品牌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2005年10月,公司又投资1000万元在祁门县五里牌工业园区建设占地50亩的凫绿茶叶生产加工基地。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公司先后累计投资了3500多万元兴建了标准化祁门红茶生产基地、两个中型绿茶生产车间和一座万吨以上的产品茶仓库和3000平方米的祁红茶叶超市、祁红茶文化展示厅。2008年4月又引进了价值116万元的进口现代化茶叶智能色选机,它的引进直接带动本县茶农增收600万元收入。今年公司计划投资900万元建进出口茶小包装车间、大型匀堆车间、祁红清洁化加工车间,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
2007年,公司生产的祁门高档红茶和“凫绿”牌有机茶完成出口交货值1600万元,创汇176万美元。王昶在事业上是成功了,但他在创业成功后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始终以为家乡的农民服务为己任。他想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引导和扶持广大农民朋友们,如何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共同将凫绿产业做的更大更强。公司不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了180多个就业岗位,还带领着3.6万户生产祁红、凫绿的茶农脱贫致富,使茶农的户均收入都在2200元以上。2005年3月他率先成立了凫绿茶叶农民合作社,将自己的利益与茶农的利益紧紧的捆在一起。目前该合作社已拥有会员1300余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对基地茶农提供优良茶种苗、技术培训、资金扶持、保护价收购等形式的服务,使基地的茶农人均收入增加150元以上。
致富不忘本。王昶先后投资40多万元资金用于当地修桥铺路、修建学校和创办敬老院等公益事业。他还关注希望工程,从2000年起,他以每人每年1万元连续资助了7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就学读书。王昶是名副其实的农民贴心人,得到了家乡父老的一致赞扬。2007年1月,他光荣当选为祁门县第15届人大代表,同年2月当选为祁门县人大常委。2008年元月份,又当选为黄山市人大代表。2008年5月,他获得了安徽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王昶将带领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所有员工团队,将公司打造成祁门茶业的真正龙头,做好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祁门茶业振兴插上助飞的翅膀。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