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⒈1965.7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
⒉1965.9~1981.3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⒊1981.4~至今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1965年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参加工作,到2008年5月返聘期满离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整整44个春秋。前十七年在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从事庐山云雾茶的研究,主持承担完成中科院下达的“庐山云雾茶高产优质成因的研究”、“庐山茶白星病、茶绵蚧壳虫生活史及其防治研究”、“茶树抗寒品种选育研究”、“庐山云雾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等研究课题。
在庐山17年工作期间,每年向中央特供50公斤庐山云雾茶的加工任务中,全面负责采摘、加工、质量等技术问题。从对庐山云雾茶优质成因的探索性研究,采摘标准的制定,特别是手工加工手法上,吸取了全国各地名茶加工手法的长处,总结了一套独特的庐山云雾茶加工工艺技术。
后二十七年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的研究宗旨,主要在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度加工方面进行一些研究,重点是中国名茶研究、茶叶功能性活性成分研究、茶叶深度加工和茶的多种利用研究与开发、茶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等四个方面。现分述如下。
1、中国名优茶研究
二十七年来对中国名优茶研究方面,主要完成 “中国名茶国家标准的研究”、 “中国名茶通则”、“庐山云雾茶、黄山毛峰、白毫银针、君山银针” “紧压茶原料” “茶梗含量检测方法”等标准的制订计五项。恢复历史名茶长兴张岭茶场紫笋茶和浙江奇尔金奖惠明茶等二只,创制名优茶太湖白云茶、龙王系列名茶和敇木令箭名茶三只。太湖白云茶项目,获常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等获奖成果二项。受浙江省扶贫办、省扶贫基金会、省老区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的聘请,前去浙江省国家级贫困县——泰顺、景宁两县名茶科技扶贫、历时五年,以及在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共举办名优茶加工技术培训班三十余期,受训人数一千多人次,出版发行中国名茶专著《庐山云雾茶》、《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中国名茶图谱》(六大茶类、上下卷)三本,总发行量2.8万册。
2、茶叶功能性活性成分茶氟的研究
茶叶功能性活性成分的研究利用方面,主要是茶多酚和茶氟对儿童防龋的实验研究,以及含茶口香糖的产业化研究工作。
承担课题“防龋胶姆茶糖的研究”、 “含茶口香糖技术研究”二项,成果转让杭州利民食品厂、杭州茶箭食品有限公司计二家。获国家茶叶口香糖第一个专利, “防龋胶姆茶糖的研究”项目,获1990年商业部科技成果四等奖等奖五项,发表“茶氟抗龋及其开发利用”等论文三篇。
3、茶叶深度加工和茶的多种利用研究与开发
   我院自成立不久后的1982年就立项进行茶叶深度加工和茶的多种利用研究,1984年完成了“茶叶新型饮料的研制”,研制了茶叶(红茶、绿茶)冰棍、茶叶汽水、茶叶汽酒等四只新产品。“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由我所研制成功茶叶冰棍、茶叶汽水、茶叶汽酒的消息,全国各大报刊解放日报、工人日报、文汇报等均予头版转载,为全国积极开展茶叶深度加工和茶的多种利用研究开了先河。
二十七年来共承担完成了茶叶深度加工和茶的多种利用研究的省、部级课题四项,研制新产品十五只。其中茶叶新型饮料茶叶汽水、茶叶汽酒科技成果转让奉化、长兴、千岛湖等六家;调味速溶茶成果转让湖北赵李桥茶厂、安徽屯溪茶厂二家;保健茶成果转让浙江金华茶厂、福建建阳茶厂二家;绞股蓝保健茶与浙江省科技开发总公司、安吉县科委联合创办科研生产联合体。发表“保健茶专题讲座”等论文六篇。
4、茶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根据我院的研究宗旨茶叶加工的厂房设计、工艺技术、加工机械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科研生产联合体工作期间对炒青毛茶、珠毛茶的初加工和出口眉茶的精加工进行生产实践研究,每年生产出口眉茶50吨,窨制花茶12吨;1999年至2006年对中国蒸青煎茶进行实践研究,创制了蒸碎茶和花香型蒸碎茶二只新产品,取得“花香型蒸碎茶的研究”等科研成果二项,发表“加快建设浙江绿茶加工技术与装备现代化”、 《浙江茶业》第三章  茶叶加工、“中国名茶与佛教”等论文8篇。
四十四年来共主持和参加中科院、部、省级课题22项,其中6项获院、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68篇;主编《庐山云雾茶》、《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中国名茶图谱?六大茶类和三大再加工茶类》专著三本。

学茶事茶忙碌一生,喝茶评茶人生如茶。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