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农业“海峡牌”越打越响亮

作者:雷光美 通讯员 吕峰鹏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花开两岸,合作双赢。首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11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将于18日在漳州举行。记者从主办方获悉,展会期间将举办海商论坛、漳台林业合作研讨、台湾农工商同业公会海西联络处入驻、海峡农业科技论坛、两岸乡镇对口交流等“海峡味”十足的活动,加上一系列项目签约对接活动,凸显两岸农业合作已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漳州是台胞最主要的祖籍地,漳州农业生态环境与台湾基本相同,两岸农业合作基础雄厚。立足这一优势,漳州市自1999年举办首届两岸花博会以来,以花为媒,利用展会等平台,加快在两岸农业合作大潮中迅速崛起。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978个,合同利用台资14.4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8.50亿美元。这些指标均位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漳州已成为全国农业利用台资最多的设区市。

   六个“第一”彰显成效

  “国家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台商投资迎来提速期。在漳州举办的花博会等展会,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创造了有利平台。”近日,漳州紫色传奇农业发展基地负责人罗美坚表示,2005年她从台北携新品种桑树来漳种植,自结果以来年年大丰收,深加工产品也倍受欢迎。与她同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71位台商,正分享着海西建设的成果,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2006年4月设立。漳州市依托这个载体,重点建设创业园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花卉、果蔬、茶业、渔业、农副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等6个产业功能区。目前,创业园台资项目总投资1.1亿美元。

  除了全国设区市农业利用台资第一位、创办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漳州在两岸农业合作中还有四个“第一”。

  1981年,台商张诏光在诏安县创办“诏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有注册登记的台资农业企业。看如今,漳台农业合作已形成了由点到面、由单项零星向产业整体配套、由沿海向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

  1993年,台商李瑞河在漳浦县创办茶产业为主的“天福集团”,这是全国第一大台资农业企业,目前总投资超1亿美元。

  1997年7月,漳州被批准为全国首批2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之一。实验区设立12年来,全市共批办台资农业项目635个,合同利用台资11.70亿美元,实际到资6.58亿美元。

  1999年1月18日,省政府主办、漳州市政府承办第一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搭建了全国第一个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平台。历经十届,花博会由原来的花卉产业合作,拓展到整个农业领域的合作,成为我省农业整个经贸对台合作的重要平台。

  现代农业厚积薄发

  “从手工种植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和加工,漳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漳台农业合作。”漳州食用菌协会会长杨加金说,他所在的南靖嘉田木耳开发公司最早就是学习一家台资企业的生产模式,才发展壮大的。如今,源自台湾的食用菌生产机械、高科技种植技术等已在漳州推广。

  多年来,“传统农业强市”漳州积极引办台资农业项目,实现了资金、良种、设备、技术、市场等“一揽子”引进,迅速形成生产力。这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种养业由原来传统、低效益的经营方式,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集约化模式转化,如无土栽培、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产品加工技术由原来的烘晒、腌制、罐头、冻结等,提高到流态单体速冻、膨化和低温真空脱水等世界先进水平工艺。农产品营销也由简单的销售渠道,转向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集散中心、连锁店、超市、网上交易等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市场体系。

  据统计,漳州市已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700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100多种,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5000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700多项。以水产养殖业为例,仅引进和推广台湾鲍鱼育苗和陆上工厂化养成技术,促进了全市鲍鱼养殖业的大发展,养殖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年产量3000多吨,产值7亿多元。

  产业集群异军突起

  东山县在“东兴”等一批台资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吸引了各类资本投向水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产业集群。目前,东山县已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60多家,年加工能力20多万吨。去年,东山关区水产品及加工制品出口量达7.85万吨,出口货值3.06亿美元,占全市水产品出口货值的73%。东山成为全省水产品出口“第一大户”。

  龙海市角美农产品加工合作区,从引进一批台资食品加工企业起,又相继引进了“统一马口铁”、“福贞制罐”、“日茂塑料”等与食品加工相配套的台资上、下游关联企业、在合作区内形成了食品产业“1小时经济圈”。

  漳台农业合作,进一步优化了漳州地方特色产业布局,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现。在台资食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去年漳州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353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23%,完成产值184.8亿元、比增23%。食品工业已成为漳州市“4+3”工业产业布局中四个主导产业的龙头。

  漳台农业合作的深入,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增强了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目前,漳州市已建成速冻果蔬生产线80多条,年产量20多万吨,年速冻蔬菜出口货值超过1亿美元,其中速冻毛豆出口价格还成为日本市场开盘报价的标准。据统计,去年漳州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出口货值达13.59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45%,占全国3.8%;其中台资农业企业从漳州关区直接出口创汇4.98亿美元,占全市农产品直接出口创汇45.1%。罐头、熟肉制品、水产品、果蔬制品等8个品种出口量居全省首位。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