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黄羌镇虎噉村是革命老区,距县城几十公里,过去是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是“十百千万”工程帮扶的对象。2004年海丰县供销社作为对口帮扶单位驻点虎噉村后,在虎噉村建立了金针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形成了金针菜生产、加工、销售相连接的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促生产、以科技增效益、以加工拓销售、以品牌占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使虎噉村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据不完全统计,金针菜专业合作社建立四年来,助农民增收达300多万元,平均每户1万多元。全村200多户农户有140多户盖了新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发掘地方名优农产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黄羌镇虎噉村地理位置比较偏远,难以吸引投资发展工业,而农业长期粗放经营,效益不高,当地农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县供销社在“十百千万”工程驻点虎噉村后,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通过调查摸底,他们发现当地虽然地处边远,但拥有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土壤的微量元素丰富,特别适宜种植金针菜。但由于还没有形成市场规模,知名度不高,很难打出去。针对这种情况,供销社与虎噉村组建了金针菜专业合作社,吸纳生产金针菜的农户入社,金针菜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在供销社驻村前的2003年,当地种植金针菜的农户共86户,面积150亩,总产量22.50万斤,总产值22.50万元。2004年供销社驻村开始带领农民发展金针菜生产,至2008年,种植金针菜的农户达到285户,面积则扩大到650亩,总产量达到169万斤,总产值达到422.50万元。虎噉村的金针菜已经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
二、应用农业科技,产量质量双提高
县供销社在与虎噉村委共同建立金针菜专业合作社后,供销社邀请省农科院教授、省农业厅绿色办高级农艺师、技术员前来虎噉村现场考察,指导村民科学种植。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作为长期顾问,举办金针菜种植培训班,并根据各个生产时段开展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户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辅导,帮助解决。在农业专家和技术员的指导下,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改进生产技术和实行科学管理,虎噉村金针菜单位产量大幅增加,质量更上一层楼,经营效益显著提高。金针菜平均亩产量由2003年的1500斤提高到2008年的2600斤,鲜品金针菜的价格由1元/斤提高到2.5元/斤,平均亩产值由1500元提高到6500元,每亩纯利润由350元提高到4700元。2003年虎噉村种植金针菜的86户农户,获得利润5.25万元,平均每户只有610元;2008年285户农户种植金针菜,获得利润305.50万元,平均每户10719元。平均每户种植金针菜的面积由1.74亩增加到2.80亩,只增长了60.92%,获得的利润却增长了16.57倍,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发展精深加工,拓展销售市场
金针菜通常都是经过晒干等加工后才进入市场销售。传统上农民都是在屋前屋后、田头路边由自然日照晒干。遇到天气不好,就会造成金针菜霉烂。形成规模生产后,金针菜的加工问题便凸显出来。为解决金针菜“烘干难”的问题,供销社2008年在虎噉村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供销果蔬加工厂,购置了金针菜自动化烘干设备。当年8月份正式投产。加工厂的建成投产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产品的深细加工问题,避免了农民因恶劣天气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提升了加工产品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拓宽了产品的销路,还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很受农民欢迎。10斤鲜菜加工成1斤干菜后,售价在35元/斤以上,增值40%以上。为了满足当地金针菜加工的需要,供销社最近又投资200万元扩建加工厂,增置太阳能烘干设备。
四、创建绿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金针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即向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了“皇斋虎噉金针菜”、“黄羌虎噉金针菜”两个商标,并实行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标志、统一销售。专业合作社完成商标注册后,又审时度势,积极争取绿色食品认证。在各部门的帮助、指导和支持下,金针菜专业合作社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和管理。2006年1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虎噉金针菜这一产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领到了绿色食品证书,虎噉金针莱正式成为海丰县乃至汕尾市农产品中首个被国家认定的绿色食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极大地提高了虎噉金针菜的市场竞争力,2007至2008年虎噉村的金针菜均销售一空,供不应求。普通金针菜加工品散装销售价格约35元/斤,而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注册商标和统一包装的虎噉金针菜达到60元/斤,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五、走合作社道路,是脱贫致富之路
虎噉村在短短的三、四年就由贫穷的小山村变成走上致富之路的新农村,关键就是抓住了合作社这把金钥匙。虎噉村的实践证明,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特色产品要效益,向科学耕作要效益,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向绿色品牌要效益,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道路。虎噉村的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首先,必须走合作道路。千家万户农民单家独户各自为政,难以应用先进技术、创建品牌、开拓市场,难以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海丰县供销社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领农民走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其次,必须发掘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欠发达地区往往也是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必须扬长避短,发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建立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第三,必须发展精深加工。鲜活农产品保质期普遍比较短,销售市场半径小,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拓展市场。传统的粗加工产品规格不一,卫生质量标准无保证。必须应用现代先进的加工工艺,进行精深加工,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第四,必须有自主品牌。品牌是产品的名片,知名品牌是产品质量的标志,是消费者认同的形象,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