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候选人履历表

  1978.03—1980.06 福建农学院园艺系茶学专业学习
  1980.07—1994.04 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从事行政管理、茶学教学与研究
   1994.05—1996.06 福建莆田县人民政府任副县长
  1996.06—2000.09 福建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从事茶叶教学与研究
  2000.10—2008.05 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茶叶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茶学研究和教学(其中:2003.07—2006.07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6.03—2008.06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习
  2008.05—至今    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茶叶学科主任,武夷学院校长

  候选人杨江帆主要功绩

  一.率先开辟茶叶经济学科方向率先开辟叶经济学科方向,将茶叶从传统的栽培、加工向产业、市场拓宽,培养茶叶技术与文化、经济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提升中国茶产业的产业化与效益水平。受聘为北京大学茶文化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一级刊物《茶叶科学》编委,中国茶叶学会茶文化经济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撰写《茶叶经济管理学》、《茶叶国际化经营》、《茶与21世纪生活新方式》等茶文化经济系列专著10部,并被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众多高校列为博硕士生用书。在武夷学院创办茶与应用生物系,开辟茶业经济文化、茶业策划与创意、茶业市场与营销等新的专业方向。

  二.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成果突出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发改委,以及福建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办、省教育厅等各类课题17项,获国家专利1项、专利授权3项。2003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2005年获第四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有两项社科成果被省经济研究中心定为可供省领导决策参考的研究成果。担任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组组长,全省35个县(市、区)获得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福州三坊七巷茶文化艺术园”等项目被省领导批示列为省重点项目。发表茶学学术论文70多篇。

  三.致力于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多次应邀在中国外交部、中央电视台2007,财富年会暨中小企业成长论坛、北京大学、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东南周末讲坛、海峡茶博会、闽台大学交流等论坛作茶叶科技与文化经济主旨讲演。多次赴台湾开展茶文化创意的讲学与学术交流。先后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宣传推广中国茶文化。开展“铁观音西部行”、“铁观音探源”、“茉莉茶•两岸情”、“北大茶文化之旅”、“世界茶艺佳丽大赛”等大型茶文化活动。创办《国际茶事》、《海西茶话》等杂志。

  四.积极为茶叶事业贡献力量

  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博导、武夷学院校长、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茶文化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经济专门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茶叶协会高级顾问、北京“奥运中国 茶香世界”顾问、中华茶人之家联谊会福建理事会高级顾问等。利用这些平台和广泛资源,积极为茶叶事业贡献力量。

  五.推动中国茶产业不断发展

  坚持学术和茶学理论创新,积极引领中国茶产业树立新的观念,推动中国茶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在北京大学茶文化经济研究所,提出“中国茶产业的思想库、中国茶产业的推动者、中国茶产业的国家队”的建所宗旨。主办的《国际茶事》杂志,跟踪世界茶产业前沿资讯与理论,促进茶产业的开拓创新。先后提出了“构建中国大茶业设想”、“茶叶国际化经营”、“武夷世界茶文化艺术之都”、“中国乌龙茶产业带”等创新理论与观点。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