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民生还需政协建言助力

作者:董宏达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2010年3月3日15时,贾庆林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在回顾2009年工作谈到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时,贾庆林主席说: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才能保民安。 (新华网)

  民生问题说到底,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是民心、民意,而民心、民意、民生这三个“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得民心者才可得天下”,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说明这个道理。民生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要得民心就要把民生搞上去,构建和谐社会保民安,就要尊重民意。而关注民生正是政协与生俱来的情怀和一贯作风。民生,正成为众多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关键词。

  人民政协心系国事,情牵民生,回应民声,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围绕教育、医药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共提出提案1900余件,经过办理,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比如,关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提案,教育部认真研究,吸纳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有关政策中。围绕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影响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将积极就业政策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吸纳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等建议,许多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同时,积极引导政协委员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为稳定就业作出贡献……

  正是众多委员俯下身子察民情、听民意、集民智,探索一切可行的形式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广集民智,使得党和政府的各项决定更加客观全面,决而可行,行而有果,这些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履职活动,彰显和提升了政协的社会凝聚力和感召力,也使得政协盛会引人注目。

  政协会议具有独特的参政议政渠道,来自基层的声音能够直达决策层。而关注“民生”乃是政协委员职责所在,也是民生福祉所在。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就是要关注公众的民 生需求,诸如收入分配、养老保险、房价、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这些百姓关注的问题,每位政协委员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关键是如何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把参政议政的意识转化为为群众代言的动力,这是检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政协委员的最大权力是话语权,因而,厚民生还需政协建言助力。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人民政协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更加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就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环保以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开展调研,站在百姓利益角度,提出更加响亮的声音,拿出更加符合民意的对策,帮助政策突破重点难点,使民生的重要问题在人民政协的建言下,得已尽快地破题。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