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理报告中读出“三农”希望

作者:王琥 蔡靓 刘学胜 陈英华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8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聂振邦委员:
释放稳定粮食生产信号


  “当前保证粮食供应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农业基础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而且国家粮食库存很充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说。
  “并且,国家对粮食生产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将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斤分别提高3分、5分和一毛钱,小麦每斤提高3分钱。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释放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强烈信号。”他补充道。
  聂振邦认为,从长远来看,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短缺仍将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他建议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要加大对农民的良种补贴等粮食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稳定粮食生产。”他说。

 

瞿振元委员:
加快农技推广 保障粮食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在谈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时表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粮食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滞后,导致科技供给传输不下去,生产需求反馈不上来,技术成果示范推广缺乏依托。
  瞿振元表示,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工作,充实到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一线,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新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意义深远。瞿振元介绍,目前已经在部分大学内为在校学生建立了科研助理岗位,从2009年开始还为科研助理岗位安排了相应的科研经费,以及针对农村教育设立的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助理计划等,这些政策计划的实施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将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夏涛委员:
龙头加品牌 推进茶业产业化

   总理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长期从事制茶技术理论研究、探索茶产业深入发展的学者兼实践者,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认为茶产业需要大力向加工领域拓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
  “同其它领域农产品相比,茶产业的生产产业化水平是很低的。形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包括历史发展、区域不平衡、品牌小而散、产业进入门槛低等。很多农民一口锅一个灶就能自己加工茶叶,晚上干活,白天到集市上去卖。长此以往,就造成整个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针对这种现状,夏涛认为,在茶产业领域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树立大的品牌,来推进产业化水平。
  “我们现在茶叶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规模小而分散、品牌多又杂,这些都是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面对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通过一些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而带动茶农发展,逐步走上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的道路。”


华士飞委员:
新疆瓜果急需深加工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华士飞认为总理报告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提法对于新疆农业来说,可谓切中时弊。
  他说,新疆的农业优势很明显,如优质的各种水果、高品质的棉花等,尽管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其加工程度和产业化程度都很低。我们现在打算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内地的企业来新疆,充分发挥他们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以及最新技术和产品的优势,使得企业得到发展,新疆人民得到增收。

 

曹幸穗委员: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需建立退出机制

   总理报告中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全国政协委员曹幸穗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希望能建立退出机制,从而形成一种弹性调节的土地设计机制。
  长期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的曹幸穗介绍,从历史变迁来看,对土地的分配管理早就由来已久。其中唐代土地管理的模式较好,一直运作了200多年,具体作法是在固定一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容许对另外一部分土地进行买卖,但对满足个人粮食需要底线的口粮田永久不得进行买卖。唐代的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土地集中的问题,又解决了土地过度分散的局面。唐代之所以当时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与其通过土地分配管理制度解决好了农民问题不无关系。
  曹幸穗认为,以史为鉴,当今我国的土地管理设计中,一定要建立一种动态弹性的退出机制。在目前形势下,退出机制分为三个方面:即当家庭成员中有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家庭成员有自然减员的、家庭成员中有迁移出本地的,都要相应地把部分土地退出。

 

刘建文代表:
规模化经营要以 专业合作社为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农村财务管理科科长刘建文对总理报告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感触颇深。
  她说,在临沭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展专业合作社已经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比如,要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就需要进行土地流转,而土地流转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就比较困难,但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就可以很容易实现。而且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还可以统一进行种植、管理和销售,不仅可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能够提高销售价格,使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
  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获得比单个农户更多的优势,原因在于专业合作社是法人,受法律保护,能够取得合作方的信任。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本身的土地出租可以获得收入,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得到工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年收入可以达到六七千元。同时,农民又不必远离家乡,能够照顾家庭。所以,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多方共赢。
  现在专业合作社发展比较好的模式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建立基地,基地和农户联系起来,这样企业能够获得更可靠的原料来源。这在临沭表现得比较明显,由于当地土壤条件比较好,有些龙头企业专门做蔬菜出口贸易,但是出口产品对原材料要求非常高,分散种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于是和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大片的生产基地,实现了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职工姜振录:
供销社组织农民共发展

   “两会”召开后,供销合作社系统职工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职工姜振录表示,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充分享受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姜振录说,总理报告中提到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近年来,甘肃省供销合作社依托当地黄花菜、白瓜子、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形成规模效益,实现产业化经营。生产过程中保证生产资料的供给,更新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实施科学施肥。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做好农副产品收购。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大力扶持“三农”的好政策指引下,供销合作社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农民王龙元:
推掉土墙建新房

   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的王龙元,这两天也格外关注两会动态,特别是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使他感受到,国家对于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信心和态度,他对记者说:“近些年,国家对我们农民的扶持力度非常大,武平县供销合作社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更有盼头了。”
  王龙元过去是位普通的渔民,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向“三农”政策的倾斜,他不仅增加了养殖面积,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种起了仙草,闲暇之余还跑运输,如今他一年的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在汽车下乡的利好政策扶持下,去年,王龙元仅花了3万元买了辆小型运输车,记者电话联系时,他正在跑运输,奔驰在小康的道路上。
  王龙元告诉记者,去年,供销合作社帮助改造升级为无公害养鱼塘,全面改用自动投料机、增氧机、发电机等现代化的养鱼设备,规范了鱼塘养殖,其产品销往漳州、厦门、江西等地的超市,“产品进入超市后,我们的收入比原来又增加了不少。”王龙玉高兴地说,现在,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也得到改善,全村80%的农户推掉土墙,新建起了砖木结构的房屋。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