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在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报道之《财经热点面对面》首期节目录制现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主任白志刚和基层社主任一起,讲述了供销合作社引领农民办专业合作社的事情。他们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构建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新型经营服务体系;把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为“三农”服务,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在新农村建设中,供销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好助手和政府农村工作的好抓手。
山东是农业大省,在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中,主管农业的副省长贾万志亮出了三把“金钥匙”,分别为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国际化。就产业化和生产标准化,贾万志高度评价了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所做的工作。
青岛莱西市水集镇供销合作社主任左启言在供销社工作已经30多年了。他回顾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供销合作系统职工发不出工资,基本的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为了谋生,他们只好去农村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从韩国引进的优良梨树品种以维持生计,这种梨上市后很受欢迎。白志刚主任到这里调研,看到日本、韩国商人从果园收购果品,拿到上海、北京去卖,于是动员供销合作社的承包者拆掉围墙,开放办社,带领周围的农民一起种植梨树,共同走致富之路。在供销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这个村的果树种植面积从120亩发展到了2000多亩。供销合作社为果农提供果树生长期内的技术服务,农产品基地直通车把他们的果品直接运到北京的物美、华普等大型超市,省掉中间环节,使果农平均每亩增收2000多元。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各涉农部门,在乡村建设了一个个新农村社区。在这些社区里,幼儿园、学校、图书馆、运动场、超市、浴池、敬老院、邮政所、医务室和文体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并给警务、司法等单位提供管理平台。在强化社区服务的同时搞好了经营服务,实现了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的衔接互动,健全了农村社区的管理机制。用贾万志副省长的话来说就是:过去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城中村”是政府的老大难,现在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山东农村的综合服务社区使这里的农民住进了“村中城”。
大流通促进大发展
山东省供销社做客央视两会节目,表明供销合作社在为“三农”服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获得了各界的肯定。
当下不少人说中国的“三农”问题要在“三农”之外寻找答案,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等等。然而,我认为,除此之外,解决“三农”问题还是需要以农民为主体,从农村农业自身来想办法破解。如农产品的卖难买难问题,在供销合作社引领下、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专业合作社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医学有句话: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笔者想借用一下。“通”的本意为“通顺”,这里笔者将其解释为“流通”。正如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在节目中所说:农村流通不搞活,市场这盘棋只是一盘死棋,农村流通搞活了,这盘死棋也就活起来了。可喜的是,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之阵痛的供销合作社,在经过了短暂的低迷之后,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变革中走出困境,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为现代流通业态,变单纯购销业务为综合经营服务,变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经营性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在活跃农村流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成为农民群众的好帮手、好助手,成为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好抓手。
大流通拉动农村大需求,大需求促进大发展。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山东农民从“城中村”到“村中城”的生活变迁,也让我们对供销合作社在为“三农”服务的道路上越做越强充满了信心。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