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头尿素并非“毫无看头”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自从去年气荒问题暴露后,气头尿素企业就成了多数投资者避而远之的投资对象。但记者在四川省采访了多家气头尿素企业后发现,为“气荒阴云”笼罩下的气头尿素企业,并非外界认识的那样毫无看头。

  在这些投资人看来,气荒使得气头尿素企业生产不稳定,而且,预期上涨的天然气价格,也将使得这些尿素企业成本上升。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事实支持。比如,记者采访的一家化肥上市公司高层告诉记者,无气可用时,生产线停产一天,则会导致一百多万元的亏损。受困于气荒的赤天化,现在的开工率仅7成左右。

  和投资人的思路一样,现在已经有一些气头尿素企业开始转产煤头尿素,比如赤天化就已经宣布投身煤头尿素。这一思路,似乎印证了部分投资者看好煤头尿素,而气头尿素已经身处绝境的观点。

  但实际上,化肥企业用气被限制,并非限制之前已经拿到的供气指标,而主要是限制将来新增产能。国家规划的化肥用天然气占天然气总量的比例逐步降低到一成左右,实际上是说,城市燃气等在不断增加,而化工用气原有指标基本不动。

  川化股份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公司已有的气头尿素用气方面,供气量、供气价格实际上已经是与供气部门约定好的。“川化股份部分尿素用气价格仅7毛/立方左右,而用气量方面,除非特别缺气,否则基本还是能够按照约定供给,但是,绝不会在约定供气量的基础上增加天然气。”

  现在的情况是,新增的产能上马,一般批不下来。如果没有事先与供气部门谈好供气指标就上气头尿素项目,到时,项目即使上马,也会因为没有天然气额度而自动流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川化股份这样的公司来说,原有的气头尿素用气,仍然是低成本经营。而且,这种低价的天然气指标,别的企业几乎不再可能拿得到,这个角度看,这些用气指标,实际上是川化股份的一种资源。

  对于四川而言,煤炭资源不像贵州一样丰富,所以,要让一些气头尿素企业转产煤头不大现实。这就逼迫一些企业要突围,比如,四川美丰已经在考虑进军复合肥领域。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新利润增长点的探索,无疑是一种良好的预期。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