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耕设施农业园规划图。资料图
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展区的华明示范镇,因其宅基地换房的成功实践,被很多人所熟知。老屋换新房,农民们住上了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新居,那么农民的老宅基地变成什么样了呢?日前,记者来到了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耕设施农业园,经过近半年的运营,这里已经瓜果飘香,沉甸甸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烟波浩渺的东丽湖一侧,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排列在路边。一个矗立的标牌告诉了记者这里就是“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耕设施农业园”。
这座农业园区位于原永和村和胡张庄村宅基地复垦范围内,整个规划农业园区占地2126.7亩,总投资1.29亿元人民币,计划建设二代日光节能温室542栋,一期工程完成了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温室410栋。这座农业园是本市第一个在宅基地复垦土地上兴建的农业项目。自2009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后,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目前,一栋智能温室正在建设中,这座新的智能温室建成后将主要用来育苗、搞立体栽培、种植花卉等。
飞碟南瓜。资料图
在这座现代化的温室中,培育出来的农产品也与众不同。现在园区现试种植20余种产品,有西红柿、黄瓜等,园区还引进了千禧西红柿、黄小西红柿、串西红柿、紫西红柿、五彩西红柿、无刺小黄瓜、白水果黄瓜、飞碟南瓜、金皮西葫芦等新品种,这些名字新奇、模样独特的果蔬,很多都是首次在本市大规模种植生产,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和餐桌。
现在,这些“新鲜”果蔬已经挂满了枝头,等待着成熟。这里的工作人员顺手采摘一颗西红柿请记者品尝,看到没有清洗,记者有一丝犹豫地放进了口中,工作人员笑着对记者说:“放心,这里果蔬都是有机产品,获得了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和GAP(即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不用农药,用传统方法生产的,不仅味道好而且食用安全放心。我们的瓜果追求的品质就是礼品箱打上的一句话,‘找回童年的滋味’!”
无刺小黄瓜。资料图
看着这些果蔬大棚,可能很难想到在示范镇建设之前,这里是布局分散、数量很大、使用效率很低的农民宅基地,统一整理复耕还田后,这里的土地实现了集约化利用。据统计,华明镇的12个村庄共有宅基地12071亩,新建小城镇占地8427亩,宅基地复耕后不仅可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还可腾出土地3644亩。
不仅土地面积增加了,通过设施农业的建立,这里的单位面积产值也大大增加。东丽区华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峰介绍说,永和村和胡张庄村此前是大田种植,粗放式耕作。这里种植的高粱和棉花长势很差,根本谈不上效益。经过专家论证分析,确定发展设施农业,进行土壤改良,种植优质高效农产品。
要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光有好的设施还不够,生产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平。然而要在这片曾经的宅基地上丰产丰收并不容易,为此,农业园将旧宅基地上的土壤进行了更换。同时,农业园还特地从山东寿光请来了蔬菜种植专家,对只会大田耕作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下,让这片土地上单位产值成倍增长。
与现代化农业设施相配套的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如今,农园园区注册了一个公司——天津市滨海华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农产品的产销,为了打响农业园产品的知名度,公司还为产品注册了“华明牌”商标,让农产品生产走向了市场化。
在管理方面公司,采取五统一的原则,即:统一管理、统一种植计划、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通过两种经营方式(一是农业产业工人,二是种植权的租赁),最终发展成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体制。
来自山东寿光的董乐新在津工作十分顺心。资料图
在农业园工作是快乐而幸福的。今年60岁的董乐新就是请来的专家之一,他负责22个大棚的技术管理工作,他说:“这里的各种条件都不错,我有信心在这里种出好的蔬菜水果来。”独自一人来到天津,老董的生活得到了园区以及镇里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这让老董感到很安心:“这里的人都很好,我的工作很顺利。”
今年52岁的郑治月现在是农业园里的工人,他是胡张庄的农民,家里曾经有三四亩地,全靠他和老伴在田里耕作,华明示范镇建设开始后,郑治月搬到了华明新市镇居住社区,而原来的田地变成了设施农业园,现在,郑治月每天坐着班车来到农业园上班,每天有80元的工资,一个月下来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农业园每天还为职工提供两餐,郑治月对于现在的工人生活十分满足。
“以前,种粮食、种蔬菜全靠自己家,靠天吃饭,收成好了想着销售,收成不好家里的收入就受影响。现在,种菜有专人指导,统一销售自己不操心,还能卖个好价钱。每天看着大棚里的菜茁壮成长,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格外的好,种菜也变得有意思了。”郑治月说。
从农民到农业产业工人,从自产自销到领工资生活,郑治月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像他这样来到农业园工作的村民还有300余人。农业园区不仅吸纳了农村的劳动力,还让村民们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
据悉,为进一步完善“三区联动,统筹发展”,做大、做强经济实力,华明街计划到2015年要完成“123”工程的建设:即建设完成1万亩的设施农业园区;2万亩的城镇居住社区;3万亩的高新工业园区。其中,原范庄村、赤土、南北于堡、南北坨就是即将发展的设施农业的地域。
“在农业园二期规划中,我们还计划将农业休闲游和采摘游联系起来,拓展农业产业园经营项目。让华明街实现‘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刘峰说。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