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合浦石湾镇的万亩特色产业基地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地里菜农忙着采摘饱满嫩绿的豆角,田头一筐筐新鲜的豆角在等候过秤,垄间一辆辆大货车在穿梭……红红火火的购销两旺场面成为该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近年来,石湾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瞄准市场行情,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豆角的无公害种植。由于农业部门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田间管理好,石湾镇产的豆角,在各个环节保证优质、安全,深受广大客户青睐,远销北京、上海、长沙等地。
前段时间,合浦县无公害豆角更是成为上海世博会特供产品。
引进新技术 豆角喜丰收
记者日前走进石湾镇东江、周江、沙朗村委看到,一垄垄的豆角苗透出水灵的嫩绿,一朵朵或紫或白的豆角花在微风中摇曳,在绵绵的细雨中吸收甘露,一条条翠绿的豆角苗自信地展露着身姿,传递着春天的盎然生机。正在地里细心打理的村民们谈起自家的豆角成为上海世博会特供产品时,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记者在石湾镇东江村委的豇豆基地采访看到,大片大片的土地上豇豆唱起了主角。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民朋友以前都是用常规方法种植豇豆,容易受天气影响,收成不太好。几年前,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开始带领农户改进技术——推广薄膜小拱棚种植,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正在地里忙活的菜农庞大伯说:由于天气和季节原因,我们这里的豆角长势很好,今天摘了东边明天摘西边的,摘了南边的北边又长出了新的。
我在这块地上,从2003年就开始种豇豆,那时候不懂得什么田间护理、种植技术等等,产量不高,记得那时候也就种了一亩地,收成不是很好。2006年,我们全镇开始种植无公害豆角,农业技术人员带着仪器和技术来到田地间,手把手教会我们无公害种植技术,几年时间下来,我种植的豆角从1亩地增加到3亩。看,半个月前才摘的,现在又长出来了。”庞大伯指着地里正发芽的豆角说,再过一段时间又可以采摘了。
正在地里给村民查看豆角长势的石湾镇农业服务中心的黄主任告诉记者:基地推广薄膜小拱棚覆盖早种豆角技术,每亩增加成本250元,而产值却可增加1500元至3000元。更重要的是,小拱棚技术能让豆角少病虫害、少用农药,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成本,而且为豆角达到无公害指标打下了基础。现在我们的豆角还成为上海世博会特供产品,全镇村民的积极性都很高。”
豆角无公害 市场受欢迎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量,合浦县相关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检测工作,加强基地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去年以来,县农业部门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豆角的安全性作了500次检测,合格率达到98.3%。
这里的村民们早已从媒体上得知海南“毒豆角”事件。菜农陈大伯说:据说海南豆角用了高毒农药,我们自从开始了无公害种植,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种了四五年的无公害蔬菜,从未用过高毒、高残留农药,只用一些低毒、有机农药,这就靠我们勤施肥、多浇水、多到田间护理……我们镇里的蔬菜从未因质量问题受过投诉,品质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市场上也能卖出好价钱。”据了解,一直以来,我市对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非常严格,严禁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于农产品生产。在农民蔬菜栽培、施肥、用药培训等方面也下足功夫。村里每年都召集种植户进行两三次相关培训,同时,组织蔬菜大户参加市镇开展的同类培训。
销往世博会 田间收购忙
在农田附近,记者看到不少的豆角收购点,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相当热闹,一筐筐刚刚摘下的新鲜豆角在等候过秤、记账。刚刚卸完豆角的村民笑呵呵地说:今年的豆角销售价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去年最高也只卖3元/公斤左右,现在已经卖到7元/公斤。得知我们的豆角可以销往上海世博会,我们是相当的高兴啊。”记者在豆角收购点看到,收齐到一定量的时候,收购商就开始用塑料袋把豆角进行捆绑,然后装到有碎冰保鲜的箱子里,再装上大货车。
石湾镇的镇长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收购点,全镇就有100多个。豆角收齐了,车就马上发往上海、北京等地。在输送豆角最高峰的时候,载重28吨的大货车,一天可达到130车左右。”据介绍,合浦县豆角每年种植面积在4.5万亩以上,而石湾镇则是合浦县豆角种植的重点乡镇,近几年年均种植面积3万亩,其中春种2万亩,秋种1万亩,去年全镇种植豆角3.15万亩,平均每公斤3-5元,豆角销售总收入达2.15亿元。今年计划种植豆角3.3万亩,早春已种2.2万亩,经过抗旱保苗,豆角长势普遍良好,大部分已开花长豆角,并陆续上市,目前,价格每公斤5-7元,预计今年种植豆角的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