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这个困扰已久的“农业三问”有了一个现实的答案。让田间蔬果“直奔”超市,用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安徽省正努力实现——
砀山县利华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万亩梨园中,一棵棵带有身份认证的梨树引起了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零售企业以及省内知名超市的浓厚兴趣,沃尔玛有意与之开展直接采购,徽商红府超市正在商议为它开设直营专柜。 “身份认证”构建了“利华水果”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促成“农超对接”成功实现。
5月25至28日,在宿州、亳州、阜阳三市先后举行的跨国采购暨农超对接现场会上,类似的农超对接洽谈如火如荼。一头连着千万家农户的瓜果菜园,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超对接”是一座桥梁,把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的农村。随着这项工程的深入推进,政府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搭建平台促进对接,农产品产销双方则在实践中加强沟通磨合。
优势引人跃跃欲试
生产企业,包括农户和合作社,以及销售商、消费者“三赢”,是农超对接的理想效果。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率先成功试水者尝到了甜头。
有数据表明,2009年该省直供超市农产品年销售额达12.7亿元,比2008年增长34.8%,部分农产品还打入了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
砀山县鑫泰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法国家乐福超市(上海)直供基地,去年销售额达1040万元,比前年增幅20%;宿松县乡园禽业生产基地作为沃尔玛、麦德龙、欧尚、好又多等超市直供基地,去年销售额达2967万元。总体来看,2009年全省各市前10位进超市企业,销售总额达到157.3亿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与超市签订购销契约,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将终端销售环节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到生产环节,农民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农民不再愁销路了。 ”省农委特色农产品开发处处长赵熙玲分析去年数据时,还发现了一个可喜现象,在省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产品进超市的新生力量,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一公斤西葫芦从俺们菜园直接拉走,只卖0.1元,可经过几个环节出现在超市时能卖2元。中间经历的环节越多,差价就越大。 ”初夏,亳州市郊农民刘大爷一边忙着收装西葫芦,一边与乐购超市的直采经理商议合作计划。刘大爷说,眼下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上不去,不能满足大超市的需求量,打算尽快加入合作社,挤进“直奔”超市的队伍,“蔬菜能直接进超市,超市直接付给俺们的收购价就会比现在高,收入至少得增加10%吧。 ”
尚未尝试“农超对接”模式的商家也跃跃欲试,有了与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农产品基地直接合作的打算。芜湖华亿工贸集团总经理助理吴文骏说,之前该集团所属超市主要从芜湖市周边地区的供应商手中收购农产品,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准确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信息,也不利于对其质量进行把关。“前段时间大蒜价格高涨时,我们没能与农户直接对接就非常吃亏,收购价格只能听任中间商摆布,超市的零售利润仍然在低位徘徊。 ”
对接考验三方能力
自相关部门推进农超对接以来,该省农产品直接挺进超市的步伐加快,然而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仍不容乐观。省商务厅厅长于勇说:“该省农产品的超市化、连锁化经营规模不够大,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还不够,农商之间的合作与对接还不深入。”省农委特色农产品开发处处长赵熙玲坦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市前10位的进超市企业,超市销售额仅占总销售额的30%。 ”
面对现状,有意直接与生产企业合作的商家仍然心存忧虑:农产品质量是否过关?生产方的信誉度、产量供给和物流配送能力等能否满足连锁超市的需要?
农产品走进超市,遇到的第一大门槛就是产品质量。
沃尔玛安徽公司事务部经理陈旖旎一年前就听闻利华水果专业合作社,并有意与之合作。当她亲临合作社万亩梨园时,第一时间用相机抢拍贴在梨树上的铁牌子。 “别小看这些铁牌,它有每一棵梨树的详细信息,这些梨直接进入超市销售,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便可顺藤摸瓜,进行质量追溯。 ”陈旖旎说,这是“利华梨”直进沃尔玛的基础。另外,“利华梨”有高中低不同档次,最高档的曾卖到6只梨68元,而高端农产品正符合沃尔玛的需求。
相反,没有过硬质量的蔬果只能被大型超市拒之门外。家乐福安徽直采经理詹昌明说:“家乐福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细致到产品包装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和衡定标准,一点不达标都会遭淘汰,而目前省内很多小型生产企业恰恰是细节不能达标。 ”
能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这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基地以及商家都是一大考验。
曾与省内多家蔬菜生产基地有过合作的徽商红府超市对此体会深刻,该公司新农村分公司总经理贺泽凤此次皖北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守信用、配送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与之开展长期合作。一直以来,红府都与合肥市周边一些种植大户签订供应合同,可一旦蔬菜供不应求时,菜农就会擅自终止合同,转卖给收购价高的买家。因此在农超对接会的现场,贺泽凤与合作社、生产基地洽谈的主要问题只有两个:能否保证信誉,能否保障配送。
作为政府,在引导农超对接时,又存在哪些不足呢?赵熙玲处长总结说,政策的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仍然不足,合作成功的典型经验有待及时总结,有影响力的合作品牌有待进一步培育。
共赢推动深度合作
有数字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农超对接是一个普遍现象,基本可以达到75%以上,而我国才刚刚开始,只有15%左右。对安徽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推进农超对接的意义更加非同寻常。
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光建说:“农超对接既能消除农产品出售难、农民收入低的现实难题,长远来看,又有助于解决居民食品安全、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它关乎农产品产销一体化链条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
政府应该主动服务,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赵熙玲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对进超市销售所占比例较高的企业,特别是拥有品牌优势的知名企业给予支持,对进超市急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给予支持。同时政府要当好桥梁纽带,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借此提高该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此外,还要搭建供销合作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
生产企业或农业合作社要以质量为根本,走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符离集烧鸡直接进入合家福、苏果、大润发等多家超市柜台,覆盖了合肥、徐州、南京、上海等地市场。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成为集育种、养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开发了多个系列产品,拥有年产3000吨烧鸡生产线,冷库、仓库配套齐全,“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才能吸引超市的目光,这是与超市对接的基础。 ”
根据实际中生产企业的反映,加大农超对接力度,同样离不开销售企业的努力。对于一些规模偏小,但确实拥有质优产品的中小企业、合作社来说,进超市的昂贵费用令他们望洋兴叹。打算在合肥多家超市设立直营点的灵璧县梁林家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就曾有顾虑:“担心进店费、节庆费、宣传费用高,企业负担不起。 ”对此,省内一些区域性的连锁超市给予了令人满意的回答。巢湖安德利、淮北新惠康超市负责人表示:“只要产品质量好,配送能力强,物流成本低的生产方,我们愿意‘零门槛’与之合作。 ”
(责任编辑:陈蕾)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