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形成三种力量 供销社改革提速

《意见》提出,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作者:许静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3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7月22日,四川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到基层

  [现场]

  7月26日,广元市朝天区宣河乡竹坝村村民吴天明拿了一截茎秆上布满黄斑的秧苗来到“庄稼医院”。“这是典型的稻瘟病。”庄稼医生对症下药:两袋稻瘟灵,一共8元。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社会化服务基层体系将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基础上,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

  目前,全省有3000多名庄稼医生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全省供销系统共发展社区综合服务社2682个,比2009年新增250个。

  《意见》:

  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基层体系。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进一步加快对供销合作社村级服务网点和设施的改造,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

  四分之三的乡镇有了放心店

  [现场]

  7月27日是平昌县得胜镇赶场的日子,12村村民李志贤早早来到镇农资放心店。他背来一袋金钱草,往电子秤上一称,53公斤。“一公斤两块,106元,明码实价。”李志贤说,“这里是供销社的店,不欺农骗农,在这里买卖都放心。”

  “以传统网点为载体,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是‘新网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省供销社负责人表示,商品不通畅、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打造物畅其流的商品流通渠道和广泛对接的信息交流平台才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上半年,全省供销社“新农村网络工程”建设向纵深推进,已有连锁经营企业301家,配送中心459个,各类连锁配送经营店铺5.2万个,覆盖了全省75%的乡镇、30%的村社。

  《意见》:

  扎实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完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大型农资企业集团,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优化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逐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整合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规范发展烟花爆竹经营网络。

  一个合作社带活一个产业

  [现场]

  眼下正是银耳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巴中市通江县杨柏乡仙人嵌村村民张学金收获的季节。今年他以每公斤280元的价格向合作社卖了40公斤银耳,收入已逾万元。“如果没有合作社,我们不可能卖出这样的好价钱。”张学金说,合作社是当地供销社领办的,还为农户提供菌种、技术和销售一条龙服务。

  “一个合作社带活一个产业。”省供销社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省供销系统共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950个,比2009年新增175个。通过国家各种认证专业合作社225家,拥有注册商标合作社328家。有20多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今年的 “省级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

  《意见》: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责任编辑 曹杰)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