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九江“中心+村落”模式衔接政府公共服务

九江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

作者:任江华 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8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背 景】

  2001年,江西省在全省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2003年,江西省将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在农村村落,并确立了以村落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为主体,以热心公益的社区志愿者协会为依托,通过社会互助救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和公益事业服务站等开展服务为基本模式的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新思路。

  8月24日,在江西九江彭泽县定山镇联塘村,记者观摩了设立在村委会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在村里,不少村民都说,村落社区建设围绕治理生活环境和公益事业服务,直接美化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使农民群众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回归,唤回了淳朴的民风。据介绍,经过6年的努力,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已经覆盖九江市农村,全市已创建村落社区3827个,村村均建有2个以上的村落社区示范点。

  “可随着村落社区建设加速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显现出来。由于村落社区组织为民办自发性质,不是一级‘准’组织,没有正式‘户头’,在当前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投入逐步加大的情况下,难以实行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有效衔接与传递。”九江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肖伍祥说。

  此外,还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村落社区受人口与自然资源所限,其开采和发掘功能具有局限性,在大的层面上形成不了规模效应;由于村落社区组织的性质所定,在与村“两委”组织协调、管理与沟通上存在着新的“断层”问题;由于自然村落量大面广,全面展开村落社区建设还存在着条件和时机问题,存在大量“空白点”的村,许多村民群众呼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迫切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农村公共服务。

  有鉴于这些问题,在加速推进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的同时,从2008年起,九江市开展了“中心+村落”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试点。

  肖伍祥说:“与过去纯粹的村落社区建设不同,‘中心+村落’模式需要着力打造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按照‘社会化、标准化、实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大力加强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中心+村落”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是指:一方面,以建制村区域范围为基本单元,建立以村“两委”成员为主体的村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另一方面,以原有村落社区为依托,继续以农村“五老”为主体深入开展农村村落社区建设。

  “村级‘中心’的建立,承接和延伸了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平台,让基层民主有效落实,村民自治进一步深化。上面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头’,统领全村村落社区建设,下面以村落社区作‘足’,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衔接。”九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叶平说。
 

(责任编辑 曹杰)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