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9月16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武汉举行会议,由此正式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20年来,粮食储备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创造了条件,为维护农民利益做出了制度性安排。“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期间,成功应对了1998年长江流域洪灾、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2010年南方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包克辛说:实践证明,专项粮食储备为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的前10年,由于体制机制原因,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1995年起,我国逐步建立起垂直的储备粮管理体系,2000年组建了中储粮总公司,这一垂直体系肩负起重要历史使命。
以垂直管理为分水岭,中储粮事业从分级管理转为精干高效的垂直管理,从政企不分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单一储备吞吐转为粮油购销调存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从执行政府行政指令转为主动调控市场实现政府调控目标,从单一储备转为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延伸。2005年至2009年,总公司累计完成政策性粮油收购2.6亿吨,拍卖销售1.7亿吨,跨省区调运2348万吨。总公司在国内粮油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我们高效完成国家下达的紧急调运加工出库任务,实现农民安心种粮、满意售粮。2008年国际粮价暴涨暴跌,我们灵活吞吐,实现中央提出的粮食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的目标。因此,中国成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包克辛介绍:我国粮食已实现连续6年增产,近年来,国务院要求中央储备粮“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实践告诉我们,粮食储备垂直体系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根本原因在于牢记出资人要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社会效益优先的宗旨。想政府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通过企业化运作,让国家的政策措施和调控目标落到实处。
维护农民利益与“三农”工作要求一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种粮农民利益,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要发挥垂直体系优势和基层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起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纽带。引导农民种什么,服务农民怎么种,帮助农民卖好价。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意图一致。粮食市场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要防止“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稳定发挥“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的作用。提高中央储备粮的市场应对能力,通过“高抛低吸、削峰填谷”抑制“追涨杀跌、推波助澜”等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在多元主体竞争加剧、市场上“逆调节”能量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中储粮应始终成为稳定市场的健康力量。要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流通主导产业链,提高调控终端市场的能力,防止因调控链条不完整增加市场波动风险。
包克辛说,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与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一致。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依靠具有市场活力、影响力和保障力的大型粮企。近些年,民营和地方粮食企业形成一定优势,作为央企,中储粮总公司可以在跨区域提供粮原和产业链协作等方面与其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为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责任编辑:曹杰)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