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工业灶”做香“农业饭”

作者:范春海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9月,收获的季节,漫步在新疆乌苏市的乡村田野,红彤彤的西红柿、雪白的棉花、金灿灿的玉米……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从9月15日起,西大沟镇查干敖包村村民张志家就开始忙着采摘30亩番茄了。

  站在地头,放眼望去,番茄地里一片红色。地头停着一辆卡车,四五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正往车上装番茄。“加工番茄的企业就建在镇上,种番茄签订单,有了企业、订单,我们农民不再为农产品销售发愁了。”张志高兴地说。张志说的企业是 2007年西大沟镇招商引入的乌苏市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落户后,每年签订番茄种植订单近万亩,使众多农民受益于番茄种植。

  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粮新疆屯河乌苏番茄制品分公司、乌苏市万康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如今,这些落户乌苏,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农字号”企业已有60多家,服务带动农户24000多户。近年来,随着“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逐步健全,乌苏市以“工业灶”做香“农业饭”,推进现代农业的思路,实现了农企双赢、互惠互利,促进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5年,天玉公司在乌苏建厂时,只是一个年加工淀粉能力为5万吨的小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一个具备年加工玉米30万吨,综合产量20万吨,年产值4亿多元的新型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天玉公司共签订玉米种植收购合同23.7万亩,服务带动玉米种植户近万户。

  为保障“农字号”企业的健康发展,持续带动农牧民增收,自2007年,乌苏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引导基金,引导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帮助农牧民参加农业保险等多种形式,形成紧密的农企利益关系,共同抵御农业市场风险。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乌苏市已逐步形成了以棉花、玉米、番茄、肉制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提升了全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农牧民收入连年增长。2009年,乌苏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586元,较上年增加931元。推进棉花、玉米、番茄、畜牧等产业基地的建设中,众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有力促进了乌苏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乌苏市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9个,入社社员19967人,带动农户22910户。

(责任编辑 曹杰)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