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应对高菜价北京要建直供基地

作者:高文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据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对全市18个市场54种蔬菜价格统计分析,目前北京市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50.2%,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面对这种情况,北京市农委副主任康森表示,北京将与农产品供应基地如山西、湖南、四川等地签订区域合作协议,北京在当地投入资金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出的蔬菜水果直接供应北京市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价格。

  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分析人员介绍,纵观9月下旬以来的菜价走势,可以确定菜价普涨的局面基本形成。进入11月份,北京蔬菜日平均价格攀升到每公斤3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价格普涨现象明显,从表面看,菜价上涨有供需的因素,气候和天气的影响。从深层次看,近两年蔬菜价格基准水平的不断攀升,也可能是对近几年来蔬菜价格趋缓、甚至远低于整体消费价格水平的报复性上涨。

  新发地市场分析人员表示,蔬菜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胀环境是最显性的原因。由于北京的蔬菜供应地由河北、天津及北京周边地区转移到山东、内蒙古等地,距离远了,汽、柴油价格上涨,增加了蔬菜的运输成本,导致蔬菜价格上涨。同时,近期产地遭遇降温天气,导致蔬菜生长缓慢,供应不上,也是价格上涨的原因。目前,市场有蔬菜储备库,一旦发现供应吃紧等问题,有上千吨储备菜可投放市场,目前不存在供应不上的问题。

  针对CPI持续走高的情况,有专家人士表示,缩短供应链是最有效的方式。康森表示,农产品价格走高的重要原因是供应环节多,层层加价,再加上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产品价格降不下来。“实现区域合作,减少农产品的采购中间环节”,康森表示,由于北京八成农产品靠外地供应,所以建立区域合作计划,也有利于确保北京市的农产品供应,不缺粮不缺菜,同时质量和价格都能得到保证和控制。据透露,今后北京市将通过建设“产地市场+基地”,打造产区、销区无缝对接的流通模式,建立起科学、安全、有效的首都菜篮子供应体系。

(责任编辑:陈蕾)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