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

作者:胡春蕾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由于国际粮价快速上升,灾害天气较多和城市土地耕种面积降低造成农产品[16.87 -1.06%]供给减少,低端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经销商囤积和资本炒作等原因导致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抬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带动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11月份,食品类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品价格中11月份粮食上涨11.7%,食物油上涨14.3%,水果上涨28.1%,蛋类上涨17.6%。

  为抑制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稳定农产品价格。这些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农产品市场的投放;出台 “绿色通道”新规定;明确指示在两节期间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不得再上调等。政策的出台到产生明显效果要有一定的时间。近期农产品价格已出现小幅回落。根据对50个城市的食品监测调查,11月下旬的一些蔬菜产品价格比11月中上旬明显下降,其他一些产品价格从12月份以后将进一步趋稳。

  农产品价格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控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任重道远,需要标本兼治、齐抓共管。首先,涨价预期减弱、抑制囤积炒作。我国粮食长期自给自足,今年夏粮总产达2462亿斤,为历史第三高产年,冬小麦产量较去年增收20亿斤,实现连续第7年增产。这说明我国完全有能力弥补目前的粮食减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对农产品通胀预期进行调控。其次,增加农产品供应,短期可考虑动用储备粮,更重要的是采取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实现耕地合理流转,改革推广体系,扩大补贴范围等措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保障市场供应,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物价稳定。对于具体品种的价格上涨,可通过储备调剂、进出口、发补贴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再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对货币投放流向,进行审慎监管;通过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引导农产品价格波动,封闭投机资本的炒作空间。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快信息建设,大力开展物流建设,在改善农产品产销地之间的流通、推进批发市场建设等措施保障生产者与消费市场之间的信息畅通,运输快捷,更好地避免农产品囤积居奇行为。

(责任编辑:谭思嘉)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