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云南省社全面拉开“二次创业”帷幕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从全国行业倒数第二跃升为全国先进行列

作者:未名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十一五”期间,是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这五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新路子,实现了从亏到赢,从衰到兴,从弱到强,从服务“三农”的边缘部门到骨干力量的根本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从全国行业倒数第二跃升为全国先进行列,全行业呈现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前所未有、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态势前所未有、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前所未有、农民群众对供销合作社搞活农村流通的期盼前所未有、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在服务三农中走出云南特色之路

  面对全行业经营业务全面萎缩、服务功能全面弱化的状况,省供销合作社党组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深入调研,大胆探索,以大力发展“两社一会”,积极实施“四进村、五个有”,恢复网络终端为切入点,全面建设“乡村流通工程”,五年发展“两社一会”24454个,比“十五”增长了10倍,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2.9倍,综合服务社比“十五”期间增长了7.8倍,经营总额达到379亿元,所有县联社实现赢利,汇总利润比“十五”期间增长了7倍。全省供销行业实现了从低迷徘徊向充满生机活力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供销合作社发展新路子。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誉为“云南模式”,并在全国行业内推广。

  构建了农村两个服务体系打好流通活省基础

  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化改革推进云南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三项新职能:负责县以下农村流通体系的组织、规划、协调、服务和建设工作;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社有资产,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各州(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文件达150多个,有力推动了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进程。2009年,省供销合作社决定在全省实施“四百四三”计划,全面建设“乡村流通工程”,提出每年重点扶持建设100个县级配送中心、扶持建设100个乡村集贸市场、扶持发展100户供销社龙头企业、引进 100个合作项目;扶持30个省级“乡村流通工程”试点示范县建设、发展3000个“两社一会”、培训3万名农产品经纪人,力争实现300亿元的经营总额。两年来共完成建设项目580个、配送中心317个,打造龙头企业200多个,累计投入资金65亿元,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初步构建起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中心超市(卖场)、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农村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和县有联合会、乡镇有服务站、村有专业社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体系框架,扭转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从边缘部门向服务“三农”重要部门的转变,正在成为农村流通的主渠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导力量、“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在联合中做大做强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一度成为供销合作社的通病,阻碍了供销行业的发展。对此,省供销合作社党组提出要以统战的理念实现系统内外的大合作、大联合。先后促成全国总社与省政府签订合作推进备忘录,与北京等六省(市)供销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与省级20多个部门联合推进改革发展工作,与缅甸等东盟国家开展农业开发合作,为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开拓了全新领域,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涌现出了昆明再生资源集团、红塔百信集团、永善县兰花实业集团、鹤庆供销社蚕桑公司、巍山啤大麦公司、红河农资公司、永德县供销集团等一批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供销行业龙头企业。

  构建和谐供销促进行业稳定

  面对积淀了十几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不回避不推诿,果断决策,将制约、影响发展和稳定的行业参公问题、职工改制遗留问题、企业社保医保问题、老干部问题、负债问题等逐一列出,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确定时间表,积极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逐一处理,化解了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御下了历史包袱,构建了和谐稳定谋发展的新局面。

  打造新型供销流通队伍为助农增收服务

  面对农村流通人才缺乏的实际,全省供销系统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行业发展的根本,以培训农民经纪人和行业人员为突破口,联合各级各部门共同培训新型农村流通人才,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走出了云南供销合作社特有的培训新路子。五年累计培训行业人员和农民经纪人51.86万人次,一支新型农村流通人才队伍活跃在广大农村市场。

  圆满收官启动“二次创业”努力奋进再创辉煌“十二五”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是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发展速度最快、“二次创业”推进力度最大、基础建设最扎实、工作落实力度最大的一年,是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连续五年受到全国总社表彰、连续四年荣获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的一年,全行业呈现出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基础投入不断增加、工作措施扎实有力、网络档次全面提升、社会贡献日益明显、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

  发展速度最快实现“八增长八突破”

  第一,经营总额大幅增长,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26.3%,达到379.07亿元,提前两年实现2012年的目标任务。第二,汇总利润显著增长,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26.27%,达到3.08亿元,提前两年实现了五年目标。第三,化肥销量大幅增长,突破700万标准吨。同比增加了29万标准吨,达到729.8万标准吨。第四,农产品收购大幅增长,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40.8%,达到54.8亿元。第五,“两社一会”快速增长,突破 3000个。同比增长19.4%,达到3969个。第六,配送中心建设快速增长,突破100个。全年建设配送中心125个,同比增长125%。第七,农产品经纪人等新型农村流通人才培训数量大幅增长,突破10万人次。同比增加3万,达到13万人次。第八,所有者权益大幅增长,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 27.3%,达到41.44亿元。

  推进力度最大实施“六大新举措”

  2010年是全省供销合作社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和云发〔2008〕14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文件”)精神推动力度空前的一年。实施的“六大新举措”在省内外影响大、效果好:第一,省委、省政府在会泽县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曲靖现场推进会。会议规模大、规格高、效果好,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副省长孔垂柱到会作重要讲话,极大地推动了“两个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快了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进程,全行业精神振奋,拉开了建设“两个服务体系”的序幕。第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曲靖召开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经验现场会。这是全国总社首次在云南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也是云南供销形象的首次大展示,是总社对云南供销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协调组织能力的大检阅、大考验。会上,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代表省委、省政府介绍了云南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经验,全国总社李成玉主任高度评价和肯定云南及曲靖经验,并评价这次会议是开得最成功的一次会议。会议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全行业加快改革发展的信心和热情,进一步掀起了云南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新高潮。第三,全国总社在云南举办国发〔2009〕40号文件解读班。云南经验在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全国总社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国总社领导的讲话和外省的经验,对云南各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全国总社在云南召开供销合作社农民实用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议。全国总社副主任赵显人到会并充分肯定了云南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云南的培训工作在全国省级供销合作社评比中名列第一,获特等奖。第五,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社与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在开远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云南省开远市供销合作社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并对“开远模式”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对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第六,成功举办了云南省“首届‘千社千品’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200多家企业参展,展销产品达3000多个,参观购物人数达20多万人次,交易额达3亿多元。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与北京、上海、天津、四川、重庆、海南等六省(市)供销合作社签定了合作协议,参展企业签约协议金额近9亿元,搭建了云南农特产品进城出省新平台。

  基础建设最扎实做到“七推进七提高”

  第一,配送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配送率大幅提高。201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经营档次,80%以上的县(市、区)建设了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农资配送率达60%以上;60%的县(市、区)建设了日用工业品配送中心,商品配送率达到40%以上;50%以上的乡镇建设了中心超市和农资配送分中心。第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就业人数大幅提高。全系统累计发展“两社一会”2.45万个,建设配送中心317个,新建和改造乡村集贸市场170个,广泛拓展了农村就业渠道,就业岗位同比增长10%,累计实现50余万人就业,供销队伍从业人员达到10 万人。仅云南今邦日杂公司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网点就拓展就业岗位700多个;玉溪红塔区供销合作社扩大连锁范围,在楚雄、文山、普洱、迪庆等州市建设连锁超市,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宣威市供销合作社通过“三大中心、三大市场”建设,新增就业岗位600多个。第三,基层网络建设扎实推进,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全年新发展综合服务社1464个,完成标准化综合服务社提升建设1000个,农村便民超市6333个,50%以上的乡镇建设了购物超市,6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超市进村。第四,培育龙头企业工作扎实推进,服务带动能力大幅提高。在“新网工程”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省供销合作社把培育和打造农资、日用工业品、再生资源和食用菌等省级龙头企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有序推进。全省区域龙头企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了一批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第五,全力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提高。2010年是全省供销合作社争取各级项目建设资金和拉动社会投资最多的一年。全国总社安排“新网工程”建设项目52个、资金2583万元;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个,资金408万元;省级财政安排“乡村流通工程”建设项目158个,资金5000万元;全省各级财政配套投入超过1.5亿元,带动引进合作资金和盘活资产资金24亿元。三年累计投入资金超过65亿元。第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快速推进,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2010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36个,累计达到6156个,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80%以上,入社农户34.8万户,带动和服务农户218.2万户。第七,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行业知名度大幅提高。201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工作落实力度最大“十项工作”扎实推进

  第一,抓“两个文件”贯彻落实。省供销合作社通过召开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现场办公会,以及在16个州(市)的16个县(市、区)分别召开县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从五个方面推进“两个文件”贯彻落实,即:突破难点,推进各县平衡发展;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示范;加大协调力度,促成党委政府加大投入;争取部门支持,动员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增大投入;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环境氛围。第二,抓发展思路创新。省供销合作社号召并组织各级社领导到基层开展调研、赴省外考察学习,认真总结基层经验、学习借鉴外地做法,提出建设和完善“两个服务体系”的发展新思路。第三,抓行业素质建设。举办行业职工和以农产品经纪人为主的新型农村适用人才培训班2321期,培训农民经纪人3万余人,其中1.4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行业队伍素质普遍提高。第四,抓试点示范引导。通过在30个县开展“乡村流通工程”试点示范,总结推广曲靖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红河州 “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大理州“两个服务体系”建设和红河州开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经验,示范引导作用成效明显,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第五,抓责任目标落实。省、州(市)、县(市、区)、乡(镇)供销合作社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奖惩措施,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督促,年末有考核。全行业形成创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将供销合作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第六,抓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全省供销合作社积极履行社有资产管理职能,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省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和“新网工程”、“乡村流通工程”项目建设的绩效考核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第七,抓抗旱救灾促增产增收。面对云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省供销合作社把 “抗大旱、保民生、促生产、助增收”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圆满完成生产90万吨化肥储备和10万吨边贫救灾肥调供任务,全力确保全省化肥销售不断档、不脱销,为确保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省供销合作社还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向灾区捐赠160多万元,并及时向怒江州贡山县“8·18”特大自然灾害受灾群众送去生产生活物资,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第八,抓党风、行风建设树形象。按照省委“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行党务、社务公开承诺和群众评议制度,点评基层党组织53个、领导干部和支部书记144人、党员333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云南、服务人民群众中建功立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好评。第九,抓协调争取各级支持。省供销合作社定期向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与省级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与省委农办联合加大对贯彻落实“两个文件”的督查力度,先后与省财政厅、发改委、国土厅、林业厅、农业厅、地税局和团省委等部门召开了工作联席会,与省发改委联合下发了《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规划》,与省民委联合开展人口较少民族农民经纪人培训,与团省委联合下发了共青团员农村青年领办“两社一会”的文件,与省财政厅、省政府农开办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多个项目安排计划和文件,为推进全省供销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第十,抓开放联合促发展壮大。省供销合作社先后与国内外30多家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协议。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吸纳社会资金共同建设“乡村流通工程”,达成合作项目161个,引进项目资金7.71亿元。

  过去的五年,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帷幕。未来五年,他们将肩负着建设“两个服务体系”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踏上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征程,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为振兴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曹杰)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