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供销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融入市场经济的潮流。因此,从根本上讲,供销合作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由生产关系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基本原理决定的,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
从供销合作社的产生看,合作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18世纪6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兴起,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弱势群体开始大量产生。为了生存,弱势群体被迫自动组织起来互助共利,合作社就这样应运而生。186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公平先锋社制定了一套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办社方针和经营原则,主要包括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公平交易、二次返利等,后人称之为“罗虚代尔原则”。按照“罗虚代尔原则”兴办的合作社,符合广大入社群众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而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合作社的发展已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社社员近8亿户。公平先锋社自成立那天起,其办社宗旨、基本原则、产权制度安排等内容都充分说明了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联合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只要存在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就必然涌现代表弱势群体利益、为弱势产业服务的合作社。这是160多年来合作社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因,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
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供销合作社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艰难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陷入低谷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近30年的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振兴,否则就衰退。在第一阶段,供销合作社由于没能顺应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代潮流推进自身改革,使之与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相适应,最终导致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大背景中日益被动;在第二阶段,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这一时期,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流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连锁经营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悄然兴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供销合作社却在“租壳卖瓤”、抽资承包的改革中出现了明显的民营化、企业化趋势,远不能适应农村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持续的大面积亏损;在第三阶段,全系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解决了体制机制转型,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经营网络的“四项改造”战略,通盘设计崭新的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生机和活力,供销合作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从供销合作社的现实情况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广大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顺应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农民需要,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遵循经济规律,以市场的办法、经济的手段,大力实施开放办社,全面开展联合合作,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国内需求,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流通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因此,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扩大国内需求,都要求供销合作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如果违背市场规律、无视市场需求,一味盲目地推进改革发展,供销合作社就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将会一事无成。
经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断累积,当前,我国供销合作社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值得思考、不容回避的课题。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供销合作社要牢固树立切合市场经济实际的思想观念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人员老化、思想僵化、功能弱化一度成为制约其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确实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那个时代毕竟早已远去,任何不切实际的怀旧、留恋和幻想只会影响供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指出:“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善于按规律办事,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同志要求全系统要“立足经济组织的角色定位,坚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只有坚持经济属性定位不动摇,从思想深处彻底摒弃计划经济的思想,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实现从被动适应市场到主动融入市场的转变,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然要求供销合作社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一是完善经营机制。要拓展经营领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农民的需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结构,逐步形成覆盖生产流通、统筹城乡发展、兼顾传统现代的更广泛、更多元的经营格局。要转变经营方式,通过资本连接、品牌输出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业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要加强经营管理,强化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经营行为;发挥审计、纪检、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完善财务、投资、招投标和基建等风险控制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关于“积极探索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经营者积极性”的要求,在联合社、社有企业和基层经营服务组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实现奖优罚劣、实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权利与责任相一致。三是健全人才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开放办社力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彻底打破年龄、身份等条件限制,面向系统内外公开选拔、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推进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为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根据经营管理等业务需要,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造就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供销合作社要逐步形成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格局
要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机遇,通过抓企业、上项目、搞合作,带动全系统逐步形成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格局。一是持之以恒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推进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体制机制。要推进企业并购重组,通过整合本级、连接系统、对外合作,着力在传统优势经营领域培育一批具有集中资产、集聚资本、集成资金和集约资源的大型企业集团。要强化社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及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深入实施项目兴社战略。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现代服务业、农资商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种养殖基地等方面,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要围绕资产开发、设施改造、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合作,发展一批新项目。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责任,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各级供销合作社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项目、抓招商,带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三是坚定不移走联合合作之路。联合合作既是供销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商品购销、资产经营、资金运作、品牌提升、重大项目上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形成互利多赢、加快发展的合力。立足系统内的联合合作,促进各级联合社、社有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层供销社之间密切合作,打造多层次、多内容、多类型的联合。要适应“三农”需求新变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拓展与民政、气象、金融、石油、电信等系统外的联合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系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责任编辑 曹杰)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