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1年一季度,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比上季度微升0.1点,景气指数出现四个季度以来的回升。从具体指标来看,反映乳制品行业发展轨迹的部分生产经营指标继续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表明乳制品行业保持平稳运行,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报告要点解读之一
逐步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报告要点】2011年一季度,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为97.4点,比上季度微升0.1点。中经乳制品产业预警指数为76.7点,较上季度下降3.3点。
专家解读:从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的监测结果来看,当前乳制品行业总体上表现出发展平稳、逐渐回升的态势,这也表明乳制品行业正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的前两年,我国乳制品行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在2008年下半年,行业走向了低谷。2008年以后,我国提出了整顿和振兴乳制品行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及法规标准。由于整顿效果的释放以及消费者信心的恢复都需要一定时间,加之行业在复苏发展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些许风雨,因此,自2008年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恢复性发展的步伐仍然相对缓慢。
2011年一季度,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出现小幅回升,这对整个乳制品行业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推动乳制品行业景气度出现小幅回升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国家对乳制品产业的上游奶牛养殖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奶业机械补贴纳入了农机补贴之中,补贴规模逐年扩大;良种及规模化牧场建设得到了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持,等等。这些政策提高了奶农养牛的热情,也提高了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办牧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为乳制品行业实现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是市场需求的有效带动。一方面,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与收入水平的增长有很强的关联性。“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这为乳制品行业市场回暖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2011年一季度,正处于乳制品消费的旺季,加之节日因素的影响,市场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一定的回升。
三是全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行业续添了发展动力。近年来,我国把奶源建设作为推动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一体化。同时,加强对原料奶供应和奶源基地建设的整顿,努力改变过去奶牛养殖比较分散、小户养殖比重偏大的局面,为全面提升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报告要点解读之二
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报告要点】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1年一季度,乳制品产业实现利润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8.2%,环比下降12.6%。
专家解读:2011年,乳制品行业在产品销售收入稳中微升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出现了近三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滑,这其中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总体上也说明乳制品行业的盈利能力还是相对脆弱,特别是在进口乳制品的冲击下,我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进口干乳制品72.8万吨,这是历史上进口最高的年份,比上年增长25%,其中共进口奶粉41.4万吨,同比增长67.7%。面对进口奶粉的冲击,我国乳制品企业仍应扎实推进质量建设,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努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进口乳制品的冲击将影响到乳制品企业对原料奶的需求,因此,应该注意保护奶牛养殖业,保护奶农养牛的积极性。
总的看来,今年整个乳制品行业将呈现出比较健康、平稳的运行状态,不大可能出现“十一五”前两年以及“十五”期间的发展速度,但也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中央高度关注和重视乳制品行业,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应该继续落实和执行好相关产业政策,把加快发展乳制品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是加快推进奶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奶业大国,但离奶业强国的距离还很远。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一体化的养殖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奶牛群体的质量。
三是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要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努力培育一批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以此带动行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报告要点解读之三
产销衔接保持平稳
【报告要点】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1年一季度,乳制品产量为558.9万吨,同比增长5.3%;产品销售收入为534.9亿元,同比增长19.3%。
专家解读:从总体上看,2011年一季度,反映乳制品行业发展轨迹的部分生产经营指标继续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生产和销售一直保持较好的衔接,这对于行业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二季度,随着北方主产省份产奶旺季的到来,乳制品生产有望继续保持现有的产量规模并出现小幅增长;而市场销售方面尽管进入消费淡季,但需求骤然萎缩的可能性不大,乳饮料和酸奶等产品的需求空间仍将释放。
有人担心,由于部分未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企业停止生产,可能导致市场上乳制品供应相对紧张。这种观点并不成立。从最近几年来的发展形势看,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加工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水平和原料奶供应能力相比,基本上处于产能相对过剩的状态。这是由于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或者为了使设备发挥最大效益,忽视对原料奶质量的把关,给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也使一些技术和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因奶源紧张而不得不抑制产量,影响了企业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盲目上乳制品加工项目,存在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这些不符合行业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必须得到彻底的解决。
因此,去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为进一步推进对乳制品企业的产业整顿,提出了对企业生产许可证进行重新审核,这是推动乳制品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也给企业带来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
截至3月底,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全部结束,整改的通过率为54.7%,近半数未通过审核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0%,部分产品甚至不到10%。通过审查淘汰一批小型乳企以后,有利于促进优质的奶源资源和市场向规模较大、资金较雄厚、技术较先进的企业集中,使行业龙头公司的盈利水平得到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产奶旺季即将到来,有关部门应注意协调好因未能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而停止生产的乳制品企业的奶源处置问题,不能因为不合格企业停产而给奶农造成损失。
(责任编辑:陈蕾)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