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贯彻落实总社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作者:豫讯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全国供销合作社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立即召开由省、市供销合作社班子成员、机关处(科)室和直属企业负责人,县级供销合作社主任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焦锦淼强调,通过“加大四个力度,发挥四个作用,实现四个对接”,确保总社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履行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的职责,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推进产销对接,在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系统已建立农产品基地451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7个,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49个,改造提升农产品经营网点5000个。省社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直销中心建立了河南农产品展厅,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建立了中国农产品销售基地,举办了“中原名优特产博览会暨年货供应会”,开展了赴台湾参访交流活动,开通了“爱心怀山药直通车”、“爱心胡萝卜直通车”,有力地推进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校园,积极探索扩大农产品营销的新途径。据统计,今年1-11月份,全系统收购销售农产品360多亿元,为缓解农民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会议强调,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和总社电视电话会议的安排部署,加大四个力度,发挥四个作用,实现四个对接,确保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大四个力度。一是加大农产品网点改造提升力度。采取自建与联建、改造与加盟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推进农产品流通网络改造升级,加快建设一批生鲜超市、平价商店和冷库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和交易环境,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网络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立足当地农产品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服务手段,大力推进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民的组织带动能力。三是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兴建力度。坚持开门办市场,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力争3-5年内,全系统建成10个年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打造农产品交易平台,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加大专业合作社发展力度。采取领办、与农民联办、引导农民自办、支持能人创办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二)发挥四个作用。一是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作用。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把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规划到位,充分运用好国家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纳入地方规划,认真落实好各项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把更多的资产、资金和精力投入到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来。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打破区域和行业界限,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技术改造、上市融资等途径,推进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合力,全力打造一批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且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服务作用。省市县三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要积极搭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平台,把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联合起来,抱团打天下,促进农产品销售。四是发挥各类信息平台的引导作用。依托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专业合作社等网点,建立完善信息直报点。省农副产品综合信息平台、河南经济报、中原合作网、中原经济网、中原交易网都要设立供求在线、供销商情等栏目,及时发布鲜活农产品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按照市场需求,引导生产和消费。

  (三)实现四个对接。一是实现“农超对接”。整合系统网络资源,实行城乡联合协动,建立连锁经营的新型网络体系,促进“双向流通”。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开展农产品收购业务,乡镇超市要设立农产品专销区,大型超市要设立农产品销售专柜。二是实现“农市对接”。充分发挥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等现代营销方式对农产品的推介作用,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三是实现“农社对接”。在社区大力发展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等零售网点,形成规范化、便利化的市场终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人口集中的社区有序设立周末菜市场及早、晚市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四是实现“农校对接”。加快在大中专学校建设供销超市的步伐,引导农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大中专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积极推进农产品进校园,努力在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鲜活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