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养蜂路 一辈子甜蜜情(图)

作者:佚名 来源:汕头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陈镇兴在检查蜜蜂生长情况。

  在广东潮州湘桥区意溪镇莲上村,提起一个人的名字那是无人不知晓的。他叫陈镇兴,今年64岁,养了40多年的蜜蜂,被大家称为“养蜂能人”。

  近日午后,记者来到莲上村采访了这位有着深厚“蜜蜂情结”的老人。

  陈镇兴给记者的印象是:偏瘦但很精神。“不好意思,打扰您午休了。”“哪里会?养蜂人是没有午觉睡的。有时中午起就得给蜜蜂分群,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他客气地回应记者的寒暄。面对采访,陈镇兴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养蜂人,没取得什么成绩。”而当谈到他钟爱的养蜂事业时,他眼里闪烁着光芒:“要讲我的养蜂经历,讲到明天早上都讲不完。”这足见蜜蜂在这位老人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

  陈镇兴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10几岁时,他爬到山上弄回一群蜜蜂,没想到村里有人愿出50元买去饲养,而当时的公社书记每月工资也才70元。于是,他萌发出养蜜蜂取蜜赚钱的念头。谁知从此他便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慢慢地,养蜂对于他来说不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了一种发自内心喜爱的乐趣。

  养蜂,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有技术。刚开始,他觉得养蜂蛮简单,做起来才晓得个中花样很多。他拜师学习养蜂技术,不耻下问,还经常找机会和养蜂高手交流经验。在不断学习、探索中,他逐渐掌握了培育“王蜂”的技术。据他介绍,早春时候,就要给蜜蜂分群,换掉老王蜂。蜜蜂繁殖分群多了,就需要不断人工培育王蜂,先找出一些王蜂卵放到育王台里面,精心培育喂养,出卵蜜蜂淘汰后才决定最后的王蜂。有时要培育几十个蜂卵才能培育出一只王蜂。“一箱蜂就一只王蜂,领导着两三万只蜜蜂。王蜂专门吃王浆、生"儿子",其它蜜蜂分工很细:侦察、守门、打扫卫生、调拨花粉、整理巢皮、补王浆、酝糖、排水分、采蜜……一箱蜂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啊!”他说。

  养蜂是有风险的,不可能一帆风顺。陈镇兴对记者说:“养蜂人最怕蜜蜂生病。”蜜蜂容易产生虫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出现死蜂现象。在多年养蜂实践中,他总结出“采取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进行渗水喷射,防止企虫病发生”的经验。

  养蜜蜂为的是取蜂蜜。回忆初次采蜜,陈镇兴还是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那时他才20岁出头,是师傅带着设备、用具来帮他割取蜂蜜的。“因为太高兴了,我把第一次采到的蜂蜜送给亲戚朋友,剩下的留给家人用,没有拿去卖。”

  他告诉记者,通过不断拜师学习,他逐步学会了取蜂蜜。“设备、用具会做的都自己做,不会做的就去买。养的蜂越来越多了,割取的蜂蜜也就不少了。”

  在市场经济大浪冲击下,陈镇兴一直以“诚信”作为经商之本。他说,10几年前,他曾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位听众咨询能否吃蜂蜜调理身体,而专家告诫这位听众不能吃,理由是市场假的、次的蜂蜜太多了,怕吃了反而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专家的话深深震撼了他的心,他发誓要为广大顾客提供纯正优质的蜂蜜。

  如今,陈镇兴拥有放蜂箱200多个,每个箱养蜂量达两万多只。每年春天,山上开满野花,他就选择到临近的农场放养蜜蜂。荔枝、龙眼等果树开花的季节,他又选择在我市的一些果树种植基地放养蜜蜂,因而他采出的蜂蜜浓度高、纯天然。靠诚信闯开了市场,陈镇兴的蜂产品因纯正而抢手,深受消费者喜爱。

  陈镇兴说:“我养蜜蜂有40个年头了。养蜂,不仅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很有好处。虽然现在年龄大了,但我舍不得放弃这个行当。我将把养蜂技艺传给儿子,让养蜂之路继续走下去。”

  四十年养蜂路,一辈子甜蜜情。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