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一季度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运行情况专题
今年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届四次理事会议总体部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业务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4907.63亿元,同比增长30.53%;全系统企业汇总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8.4%。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运行中也存在增速放缓、效益下滑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全系统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资料货源充足,销售稳步增长
全系统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1175.81亿元,同比增长38.99%。销售化肥2995.22万吨,同比增长12.76%;库存同比增长8.82%。化学农药类销售额52.50亿元,同比增长5.40%。农膜类销售额30.12亿元,同比增长2.73%。农用机械类销售额10.87亿元,同比增长59.15%。种子种苗饲料类销售额20.81亿元,同比增长50.80%,有效保障了春耕农业生产的需求。
(二)农副产品购销两旺,主要产品增长较快
农副产品购进额大幅增长,全系统收购农副产品971.95亿元,同比增长55.92%。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607.12亿元,同比增长26.09%。主要大类商品购销额均增幅较大。棉麻类购进额同比增长26.83%,销售额增长53.89%;粮食油料类购进额同比增长25.68%,销售额增长38.60%;干鲜果蔬类购进额同比增长30.79%,销售额增长25.99%;茶叶、蜂产品等特产类购进额同比增长60.31%,销售额增长65.46%。
(三)日用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增幅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
日用消费品节日促销成效显著。一季度正逢元旦、春节两个节日,各地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节日期间购销活跃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连锁网络优势,扩大节日消费。日用消费品零售额累计1683.69亿元,同比增长32.01%,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的2倍多。其中,乡村676.30亿元,增长34.58%,比城镇快4.23个百分点。
(四)再生资源购销额保持增长,发展势头较好
国办49号文件下发后,全系统积极行动,围绕国家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将完整的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作为供销合作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规划,潜心布局,狠抓再生资源园区和集散市场等项目建设。全系统再生资源回收额226.05亿元,同比增长37.33%,河北、辽宁、吉林、河南、湖北、广东、青海等7个省增幅在100%以上。再生资源销售额256.08亿元,同比增长35.47%。再生资源市场交易额76.32亿元,同比增长38.89%。
(五)物流业务优势凸显,其他指标涨跌互现
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全系统仓储运输等物流业务发展较好,实现经营额5.24亿元,同比增长48.86%。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经营额8.58亿元,小幅下降0.35%。房地产开发经营额11.58亿元,同比下降30.16%。全系统实现进出口总额139.33亿元,同比增长10.55%。其中,进口77.54亿元,增长36.49%;出口61.78亿元,下降10.75%。
(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投资总额稳步增长
对全系统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全资或控股大中型项目进行了重点监测。全系统在建大中型项目349个,比上年增加22个;总投资额1078.39亿元,比上年增加78.9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47.41亿元,比上年增加28.78亿元。在建项目中,从类别看,仓储物流设施类94个,批发交易市场类80个,商场、购物中心类51个,加工制造类36个,房地产类34个,宾馆酒店类4个,科研设施类4个,其他类项目47个。从分布看,总社项目34个,总投资190.85亿元;省级社74个,总投资308.36亿元;省辖市级社110个,总投资292.35亿元;县及县以下131 个,总投资286.83亿元。项目建设已成为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七)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为企业发展搭建融资平台
各地供销合作社整合系统资源,通过与社会资本联合、与政府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等途径,采取多种方式,组建商业性和政策性农信担保公司,探索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和农业合作保险,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村镇银行建设。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共发起组建小额贷款公司23家,担保公司69家,参股村镇银行10家,参与农信社改革10家,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21家,较规范开展内部资金互助的专业合作社146家,对于增加农村金融网点、为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服务、增加农村信贷供给,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积累了经验。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销售总额增速放缓。反映全系统经济总规模的主要指标“销售总额”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27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增长总体趋缓;二是受原材料价格、人工费用和物流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导致终端商品销售价格上涨,购买力相对降低,市场需求不足。一季度化肥生产企业销售价格高位运行,农民购买意愿下降,农田施肥技术服务欠佳,进而影响农业实现“九连丰”和“九连增”的目标。要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销售出现大幅下降。
(二)企业效益下滑压力较大。全系统企业汇总利润同比增长8.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县及县以上企业情况尤为突出。主要是棉麻企业减利。一是去年市场行情比较特殊,利润基数较大;二是去年棉花价格波动大,今年纺织等下游需求低迷、棉花价格低位震荡;同时国际棉价下行,棉麻企业集中消化高价库存。另外,消费品零售业面临物价上涨,店租、人工等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盈利空间缩小。综合起来看,今年经营形势比较复杂,既有增效的压力,也有企稳回升的有利条件。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新的增长点带动主营业务的发展。
(三)有关政策需要完善。棉花购销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营业务之一。今年以来,棉价低位小幅震荡,棉农植棉积极性受挫,各方预测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将减少10%左右。2月底,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确定新年度收储价格为20400元/吨,较本年度提高600元。政策的出台对稳定市场、保护棉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办法还需进一步完善,并审慎考虑抛储的方式和价格,以及配额发放的时间和数量,保持棉价稳定。
三、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当前,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比较大,充分认识面临的复杂形势,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主题主线,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总要求,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切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为农服务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坚定信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认真研判市场走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分析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农资和棉花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两大主营商品,二者销售额之和接近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举足轻重。这两个行业的市场状况比去年变化较大,化肥呈现供大于求的供需走势,棉花价格后期变化不明朗,这些因素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加强战略研究的前瞻性,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预防和控制经营风险。
(二)拓展业务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国办发49号、59号文件的契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完整的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中,认真搞好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薄弱环节有所突破。抓住国家重视发展流通产业的机遇,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形成行业主导地位。优化经营结构,积极发展农机和种子业务,大力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中提升供销合作社产业水平。
(三)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流通领域的优势,抓住扩大内需、城乡统筹、建设现代流通网络等诸多机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谋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好总社、省社两级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工作。跟踪监测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加强调度,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增强系统发展后劲。
(四)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继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审计监督等基础管理工作,扭转粗放管理、利润率水平低下的局面,向管理要效益。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
(五)坚持联合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有效整合资源,加强联合合作。一是加强系统内不同层级和不同区域之间的联合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行业竞争力。二是加强与系统外企业的联合合作,广泛吸纳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快发展。创新合作方式,在遵循市场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资本联合、产权联结,广泛开展业务对接、技术合作。
(责任编辑:高徽)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