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何传东(中)在菜地收购新鲜黄瓜。
在大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57岁的何传东在供销合作社默默耕耘37个春秋。
从一个普通的营业员、采购员、业务组长、副主任、主任,每走一步,他都热恋着三农,付出艰辛。
他的付出,没有白费,党和人民给予他应得的荣誉。
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授予他“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办专业合作社闯新路
地处鄂豫两省交界的宣化店镇,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这些资源禀赋还没有被充分地组织起来。
先知先觉的何传东瞅着了商机。
利用供销合作社四通八达的网络,从2008年开始,何传东一口气领办了宣化店镇板栗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黑瓜子专业合作社、油茶籽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和楚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专业社分别由镇供销合作社正副主任出任法定代表人。
这4个专业社先后发展板栗基地5000亩、油茶基地2000亩、黑瓜子基地500亩、意杨种植面积180亩、蔬菜基地120亩,入社农户120户,带动农户673户,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形成一体化生产与销售网络,实行规范化管理,创立品牌。
板栗、黑瓜子、油茶籽3个专业社统一使用注册的“宣化店”商标,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开拓市场。元月至8月,3个专业社实现销售额940万元,助农增收290万元,解决了入社社员农副产品“卖难”问题。
大悟县宣化店楚鑫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投资400多万元,是何传东的大手笔。他们从山东寿光引进技术人员,错季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等12个蔬菜品种,按“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的模式经营,生产的无公害有机蔬菜直供武汉、孝感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部分高校及本县12个乡镇的新合作超市,实现农批、农超、农校对接。元月至8月已产蔬菜2600余吨,销售收入52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420户,助农增收380万元。同时,还建有6个鱼池,承包养殖面积150亩,满足客户多种需求。今年,该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示范专业合作社”。
盘活存量资产找出路
何传东带领的供销合作社是红火了。但是,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他也有过阵痛期。这一痛就是十几年。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供销合作社经历过从波峰到波谷的痛楚。转型期前几年,供销合作社门店相继关门闲置,出现退休人员领不到退休金,在岗人员领不到工资,房屋破损无钱维修的困境。
从营业员出身的何传东,20岁起一直在供销合作社工作。对供销合作社,他有感情,知根知底。
位于中原街繁华地段的供销大楼虽然建有3层,面积达2400平方米,但是大楼仅在一楼营业,经营面积不过500平方米,不仅资产利用率低,而且承包经营的各柜组因交叉经营、争抢顾客等原因纠纷不断。
身为供销合作社主任的何传东多次到浙江温州招商,终于引来温州百家福,投资650万元对大楼改造扩建。2003年11月,宣化百家福超市营业,开创大悟县“超市下乡”先河。现这家超市经营红火。
位于建新街东侧的新合作超市原是两排低矮仓库和门店,2006年4月,何传东“卖天不卖地”,与开发商一起进行房地产开发,一楼归供销合作社,二楼及以上归开发商,供销合作社“零投入”盘活门店。面积700平方米的宣化新合作超市于2008年10月开业,与宣化百家福超市互成犄角,掌控当地市场,为供销合作社年增收入20多万元。
何传东盘活存量资产很在行。他或合作,或自筹资金,又兴建百家福服饰广场、农产品大市场和中兴商场,使社经营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不仅安排社人员就业,还带动当地110余人就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目前,何传东带领的供销合作社总资产突破1500余万元,所有者权益达700万元,实现销售额4500多万元,成为全省实力较强的一个基层供销合作社。
如今,有了底气的何传东,依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总公司,在全镇40个村建设16家农家店和22家村级综合服务社,新合作超市的触角扎根农村,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阵地更牢固。
(责任编辑:高徽)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