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时代 追随青年——农资局“打造学习型组织、创建创新型团队”典型经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机关

 

党建工作信息
 
 
( 主题实践活动专刊之二十七 )
 
 
第 32期(总第 155期)
 
 
直属机关党委                         2012年 10月23日

 
  编者按:中央国家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以来,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党支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积极构建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精心打造了“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创新型团队”学习品牌,在总社机关内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激发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现将农资局党支部的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适应时代  追随青年
 
  农资局“打造学习型组织、创建创新型团队”典型经验
 
  农资局一共18名职工,其中11名是出生于80年代之后的青年同志,为了切实取得党建工作的实效,就必须把机关党建的着力点、突破点对准年轻人。农资局党支部充分把握青年同志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为把年轻人培养成为懂农资、爱农资的“行家”、坐得住、做得好的“专家”,以“打造学习型组织、创建创新型团队”为主题,进行了四项探索实践。
 
  一要注意“三个结合”,让看不见的党建润物细无声。农资局党支部十分注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党员学习和群众进步相结合、党建学习和个人成长相结合,让党的建设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为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创业意识,在组建业务工作团队时,注重把党员和非党员搭配组合,让党员和群众在日常工作中共同进步,让群众受党员的感染、感动,从而达到亲近党、靠拢党、加入党的目的。对于青年同志,农资局党支部紧紧把握其成长、成才的特点规律,把党的建设和年轻同志的工作岗位特点、个人职业定位、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做到“选苗子、定位子、压担子、搭台子、搬梯子”,让年轻同志工作有目标、有压力、有成就感。农资局党支部不断为青年同志提供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让优秀的青年代表在每年的全国农资经销商年会上向业界精英及专家作主题演讲,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活动中发表农资行业市场形势分析报告,在农资局带团出国访问活动中担任重要组织工作。农资局把每个年轻人放在特定的工作组合里培养,放在重点工作团队中压担子,使他们正确把握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个人和团队的关系,增强了广大青年同志的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平时看不见的“党建”在不知不觉间环绕在大家周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让青年同志心悦诚服跟党走。
 
  二要注重“三个力量”,使党员的先进性看得见摸得着。农资局党支部认为,“80后”的年轻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根深蒂固,缺少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因此,支部在党建中特别强调,党员不同于先进工作者,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体现 “三个力量”:即党员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带动力。党员要以身作则,走在团队的前面,成为团队建设的旗手、鼓手和推手,不能仅仅满足于洁身自好,要积极带动、感染周围的群众一起进步,使自己所在的团队或集体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农资局党支部在评比先进党员时,不断突出强调这“三个力量”,不能影响、感染、带动周围群众的,可以做先进工作者,但优秀党员不能当。
 
  三要重视“三关考验”,使思想建设刺刀见红。党的建设核心是抓思想路线建设,一个党员是否合格,关键要看在利益面前、困难面前、矛盾面前是否经得起考验。农资局党支部非常重视以“三关考验”为标准来认识人、鉴别人,凡在提职、评奖时,就在内部摊开议论,要求党员旗帜鲜明将观点态度讲出来,不藏着掖着。每个同志都要克服“只讲利益不讲是非、只讲取舍不讲原则、只将经济不讲政治”的错误思想。得失成败,公开透明、堂堂正正。在重大问题决定上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重要矛盾上要勇敢面对不回避,集体研究、共同商议,已经成为农资局党支部的重要工作制度。去年,农资局在年终评比时,针对个别职工心里有情绪的情况,支部及时召开谈心会,把职工的自我评价和集体的客观评价对比分析,形成共识,并通过《做事讲本分  做人讲境界》一文共勉。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支部基本达到了“带好队伍,建好制度,发展事业”的目标。
 
  四要着力“三个创新”,使青年人喜闻乐见入耳入脑。年轻人知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接受渠道多,独立思考能力强,如果采取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党建思路,必然会事倍功半。农资局党支部针对青年特点,创新了“三种形式”。一是为适应青年人的新颖心理,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平台已成为年轻人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思想、交流业务,相互推荐好文章、好书籍、好活动的有效渠道,支部有计划设计话题,投入平台,引导大家共同参与,形成共鸣。二是为适应青年人的平等心态,定期召开恳谈会。支部每周五召开半天无预设主题恳谈会,全体员工平等参与讨论,主题涉及一周大事、读书心得、工作困惑、社会见闻,这种放松、真诚、活跃的会议氛围为增进交流、凝聚合力产生了积极作用。三是为适应青年喜欢挑战、好学钻研的特点,开展用选题带动读书、用研究代替灌输的政治学习方式。支部围绕重大政治事件,如辛亥革命百年、建党90周年、遵义会议等提出选题,让青年同志广泛研究,形成报告。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支部在北京国子监举办专题报告会,让青年同志讲述五四运动、孔孟儒家及中国革命,并请专家现场点评。
 
  农资局局长、党支部书记杨建平同志在如何带好队伍、建好制度、创造业绩方面有三点重要体会:一是要紧紧盯住人来抓党建;二是思想状态是要害;三是看不见的党建才是最好的党建。他认为,对青年的培养,既要有热心,更要有耐心,要在第一时间给他们以热情和信任,指定老同志辅导,并确立具体工作任务,耐心帮扶走入正轨;对青年的失误,既要宽容,更要包容,要和他们一起克服缺点,重新做好,而不要让他们靠边站,越俎代庖;既要真心实意把青年放在实战和舞台中不断摔打,又要逼他们成为专家,把他们放在团队和组合中精心培养,让他们成为奔跑在广大农村、市场前沿的行家里手。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