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大局,按照上级社关于抓好新时期供销社工作的总体要求,立足南充市情、社情,坚持以为农服务和为市民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突出“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攻坚克难,大胆探索,实现了全市供销社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2012年市社荣获省社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市政府目标考核一等奖和全市维稳先进集体,市级最佳文明单位,荣获“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如何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供销社的独特作用,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现实切入点和现实路径。为此,南充市供销社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在提出了以“三社一院”(基层供销社、社区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构建“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网络体系为重点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超市”为重点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体系建设即“三大体系”建设后,不断探索创新,今年在全系统又响亮地提出了大力构建“1+2+N”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构想。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符合打造全新供销社的客观要求,符合新时期供销社的价值取向,符合现阶段供销社的发展实际,具较强的工作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2+N”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即:“1”就是以各级供销社为核心(支柱),“2”就是以社有企业和经济联合体为依托(骨架),“N”就是以若干基层经营服务网点、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连锁超市等为联结(节点),上下贯通,纵横交织,联合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满人们生产、生活等多种需要为目标,融生产、经营、流通、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的新型经营服务体系。
在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中,南充市供销社采取典型示范引路,着力打造工作亮点。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强基础(细胞),一手抓社有企业发展育龙头(骨架),大力推进“一圈三带九片区”为农服务示范片和市、县(市、区)龙头企业培育,充分展示新时期供销社的新追求、新形象、新作为。通过典型示范引路,有力地推动了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仪陇、嘉陵、蓬安等地供销社在抓经营服务网点建设和供销社标识标牌建设上,不仅数量多,规格高、而且醒目、大气,较好地展示了供销社形象,让群众切身感到“供销社又回来了”。阆中市供销社盛达经贸公司勇于创新,其“好邻居”连锁超市创造的“农超对接”模式,被省社誉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农产品产销对接“五大模式”之首。蓬安县碧园飘香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31个专业合作组建的联合社,经营规模上万亩,带动农户1.16万户,涵盖名贵花卉、特种养殖、农业示范、观光旅游等综合生产和服务,每年可助农增收2040元,村民人均增收1750元。
新体系铸造新成效。南充市供销社在党委书记、主任蒲国的带领下,正紧紧围绕“共筑中国梦,打造新供销”这一主题,紧扣“进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自加压力,实干争先,9县(市、区)社和社有企业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力争率先次级突破。据统计,到2013年5月,全市供销社已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438个,各类专业合作社189个、庄稼医院279所、建成农村集贸市场(超市)156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579个,乡镇转运站169个、县分拣处理中心5个。全市建成新型基层供销社39个、新增社有企业12户,共计91户,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良好,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全市供销社实现商品经营总额83亿元,利润2768万元,推销农副产品5.6亿元。经营总额位居全省第一,主要农资商品满足了87%的生产需求,通过购销、加工、储藏等多功能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2012年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45元,超额完成省、市目标任务,市供销社赢得了党政肯定、社会好评、农民满意的良好成绩。
(责任编辑:任智超)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