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社农资局局长杨建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培训班上的发言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一、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代内涵的认识体会

1、抓住了牛鼻子:

这里也有三层含义,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十八大提出和规划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如何实现?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不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最终都离不开“以吏治国”,这个“吏”是官吏的吏,也就是干部。这是抓住牛鼻子的一层含义。

再一个,目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主要矛盾和主导性矛盾,“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追求特权享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已经引起社会公众的极端不满,严重侵害着党的执政根基,抹黑了党的公众形象,对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必要,而且是迫在眉睫。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点到了穴位,抓住了关键点和牛鼻子。这是第二层含义。

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是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治家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再先进、再科学、再为民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方针,如果不能被广大群众所认识、所认可、所拥护、所追随,必然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如果被误解,还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江泽民同志说过,“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对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抓住了长远、抓住了根本。这是第三层含义。

2、赋予了新内涵: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当今社会已经不是革命时期的敌我分明,不同于建国初期的无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非信息时代,当今社会的阶层分化明显,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拉大,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公开、全球化,使群众的成分也五颜六色、错综复杂,群众的立场、诉求也多元化、多层次。特别是近年来,已从简单的经济利益诉求,上升到政治权力诉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极其迫切,但又极其艰难复杂,如果还是过去简单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已不能很好完成党的使命。必须从群众寻找理论、寻找方法、寻找力量,丰富党的群众路线,创新针对性、有效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个人初步认为,目前群众路线,要在“吃透民情、理清关系、平衡利益、引导方向”上下功夫。

3、带动全社会:

改革开放30年,加之全球化浪潮,中国社会各类思潮侵染,价值观念多元,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差,追求财富、追求享乐、追求奢华,向往西方、向往都市、向往贵族,成为许多人的梦想和价值导向,不少官员也热衷于傍大款,讲排场。应该说,资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政治领域侵蚀着我们干部的灵魂和道德。对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忽视、对贫困地区的冷淡、对农民利益的漠视甚至侵害,已经引发不少群体性事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张旗鼓开展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转变党的作风和形象,而且一定会通过党风转变带动社会风气转变,从而引导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凝聚全体中国力量,追寻中国梦想。

二、对群众路线教育的思考

如何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个人来讲,我认为有三条:就是真诚的相信群众路线;坚守不移的践行群众路线;一脉相传的传承群众路线。

1、要真诚相信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真诚悟透群众路线的真谛。不能把它作为敲门砖,更不能把它作为装饰门面的东西。

2、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不能遇到挫折、遇到诱惑、遇到打击和挖苦,就动摇这个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从内心深处守得住这块阵地。

3、群众路线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我们要代代相传下去。不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传承群众路线这个法宝,尤其是对年轻干部,特别用心去培养教育他们的群众路线思想和方法。

三、对照检查

对照中央要求,结合学习,联系实际,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四条值得检讨:

1、从思想上讲,在地方政府工作过,我本人也有身边的人,对供销社退出国家权利机构,又没有计划指标、又没有行政职能的这个定位有些不太甘心;对在这个无权无势的单位部门工作,觉得不太安心;对深入农村为农民服务的苦差事不够用心;对解决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疾苦,不够热心。以后,要在克服这四个“心”上下功夫,解决思想问题。

2、从工作上讲,我们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下去调研相对还是多的,但往往是“葫芦掉到井里”,虽然沉下去了,其实还是浮在表面上,没有和农民坐到同一条板凳上,还是有距离,没有真正融入群众,没有长期蹲点合作社和基层销售点。今后,要下去蹲点,要在最基层建立固定的联系点、堡垒户,有可能的话,争取亲自领办农资合作社。

3、从业务上讲,农资企业是供销社的支柱,这几年改革改制进展很好。但是,我们习惯照搬国有企业的经验,没有深入研究社有企业的独有特点、特色,我们热衷于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没有去引导、组织农民社员和供销社入股参与改制。尤其是作为社有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如何保持社有企业特性和特色,我们农资局研究不够。这是涉及我们资产属性的根本问题,我们不能满足于用文件传达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的方法,要抓住关键,深入调研,问计于群众。

4、从努力目标上讲,我认为,供销社的干部,应该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做战略规划,又能务实肯干。我们现在是“厅堂里的人扎堆,厨房里人少”。我们要脱下皮鞋换草鞋,走向群众干实事。我在调研中,曾有农民给我说“供销社没有过去牛了,但比过去亲啦”。我们要摆脱那种“牛”的想法,放平心态,不羡慕权势部门,不攀比富人生活,努力追求“亲”的目标形象。我们都争做农民心中的“亲人”,坚决不做农民眼中的“牛人”。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