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供销合作社:网络带动促发展 服务城乡强实力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北京市供销合作社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国资委)领导下的全市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目前,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有10个区县级供销社,38个基层供销社、15家直属企业、2所学校,各类行业、专业协会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逐步形成覆盖京郊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市供销合作社在业务经营中,积极融入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商品经营、持有型物业经营和投资经营三大业务板块,培育了首都农资、京果、燕龙花炮、百花蜂产品、海龙、亿客隆、佳之兴、新世纪商城、隆华购物中心等一批品牌企业。2012年,北京市供销合作社完成营业收入61.8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51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近年来,在市、区(县)供销合作社共同推动、社有企业网络带动下,北京市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在完善现代农资服务体系建设中发展壮大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指示精神,市供销合作社与市农委、市农业局合作,建成了集农资供应与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项目,延伸上下游业务,整合网络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全方位构建北京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该项目形成了市—区县—基层农资连锁店三级连锁配送经营服务体系,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商品质检、质量追溯、技术推广、信息沟通等多项现代服务功能。大兴、顺义、昌平分销中心相继投入使用,按照“六统一”标准建成180家基层连锁网点,通州、房山、怀柔、平谷4个分销中心和300个基层连锁店正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在拓展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中实现跨越

  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实现了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的目标。顺义区供销合作社在加快镇级店和社区生活超市建设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村级店的规模提升上,使商品质量、服务规范、店容店貌发生了较大改观。顺义隆华购物中心和昌平新世纪商城两个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已拥有2个超过1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21个镇级超市、597个村级便利店。昌平区供销合作社新世纪商城结合知名品牌代理,积极开辟终端网点,日用消费品配送范围达到1300多家。以经营日化产品、粮油食品为主的佳之兴公司开拓城乡两个市场,日化经营网络不断扩大,在全部覆盖北京市场的基础上,在河北廊坊、山东德州、辽宁锦州等环京14个地级市建立了子公司。

  三、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中迈上新台阶

  各区县社、回收公司逐步建成以废品交易中心或分拣中心为龙头、社区及乡镇回收站为网点、流动收购人员为补充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拥有12家回收公司、1220个社区和农村回收网点。顺义区供销合作社投资1503万元对盈兆鑫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经营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对384个村级回收站统一挂牌,对462名村级收购员进行了统一培训,成为顺义区统一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较好地满足了顺义新城发展的需要。北再生公司加大对报废汽车拆解业务相关设备、技术、场地的投入,使拆解规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全年收、拆车数量达到15000辆。怀柔区供销合作社投资270万元,对聚宝雁栖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进行整体改造,完成了50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储备库建设。

  四、在打造农副产品经营服务网络中密切与农民的联系

  (一)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示范带头作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在平谷、密云、门头沟三个区建成4个示范项目,兴建农副产品加工车间,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每年可直接带动农户超过5000户,助农增收4200多万元。平谷区供销合作社带领旗下的益农、裕乐、农旺等8个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积极促销平谷大桃,在西安摩尔、辽宁鞍山、天津金钟、北京锦绣大地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营销平台,还与北京的天客隆、天津的华润、陕西的润驰等6个大型超市集团对接联合,实现了“农超对接”,与京东商城对接实现了网上销售。从2007年至2012年累计帮助农民销售大桃18.58万吨,实现交易额6.3亿元,深受农民欢迎,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密云县冯家峪裕民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当地农民手中的各种杂粮等农副产品进行收购、分类、包装,使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从农村走向城市,既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还通过精美包装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农民收入,被全国总社评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二)积极推进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2012年市供销合作社扶持、政府资助、门头沟区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的门头沟区斋堂农贸市场正式开业,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20平方米,总投资1300多万元,年交易额达3000万元,通过辐射3个乡镇及周边的旅游市场,解决农民出售农副产品难、购买日用品难和旅游购物的需要,打造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责任编辑:任智超)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