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总社有关基层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活跃农村流通、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村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连锁网点建设稳步发展。各级供销社把连锁网点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采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全面落实“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发展战略,通过上下协调、城乡互动、内外合作、联合发展,扎扎实实打基础。各地充分发挥社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和配送中心物流支撑作用,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在满足农民日用消费品需求的同时,较好地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到2012年末,全系统发展连锁经营企业160家,实现连锁经营销售额70多亿元;连锁经营网点达到13600个,覆盖了全省85%以上的村镇。其中,发展农资连锁店或加盟店8300多个;发展日用消费品区域配送中心55个,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5300个;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190个,年实现交易额100多亿元;发展物资回收利用企业629家,建收购网点3899个,年收购额50多亿元;建旧货交易市场52个,年交易额40多亿元。
(二)为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我省供销社系统2012年末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451个,有国家级示范专业社22个,省级示范专业社200个,入社农户近35万户,带动农户100万户,每年助农增收近35亿元。经过省社努力争取,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二是积极创办各类协会组织。到2012年末,我省供销社系统共有协会类组织1382个。其中,农产品行业协会760个、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171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联合会)68个。全省80%的各类协会在县区。通过各类培训,培育出农民经纪人8万多人,年销售各类农产品116亿元,实现助农增收30多亿元。三是进一步促进综合服务社(中心)建设。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设以农村社会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到2012年末,我省供销社系统共有综合服务社(中心)616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中心)97个。综合服务社的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供销社主办,各部门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坚持在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同时,搞好公益性服务,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全系统发展庄稼医院575个,拥有庄稼医生1034人,开展测土施肥近500万亩。
(三)基层社改造扎实推进。基层社处于为“三农”服务的前沿,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和立足之本,是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重要节点。几年来,我们把加强基层社建设、促进基层社改造作为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推进基层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资产置换、兼并重组、资金扶持、联合合作等方式,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小城镇建设规划,不断增强基层社“一社两店(专业合作社、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农资连锁店)、一场三站(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收购站、废旧物资收购站、村级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打造新型基层供销社。省社印发了《关于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与发展的意见》,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形式、基本原则、改造的基本标准、扶持重点、工作要求等做出了进一步明确,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基层社改造。近两年,省社每年改造基层社100个。目前,在823个基层社中,已有近40%的基层社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基层社社容社貌、为农服务功能都有了明显改观和长足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社改造,从2012年起,我省已将其列入对各级社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社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市社主要负责同志和省社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社合作指导处,具体负责推进基层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导等各项工作。各市供销社都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把基层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科学规划布局。各市供销社都制定了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规划,确立工作目标和责任,制定和细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推进时间表,按照“总体布局优化、区域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三)总结经验培育典型。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推介典型,交流经验,破解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与办法,确保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有序、稳步推进。
(四)开展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试点。为探索新形势下完善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加快构建有辽宁特色的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省社决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法库县、庄河市、海城市、桓仁县、朝阳县五个县(市)级供销社开展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试点,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五)坚持考核考评制度。在全系统综合业绩考评工作中,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综合业绩考评的重点项目,加大基层工作在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的权重,以考促建,形成激励机制。每年基层工作各项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供销社,各市逐级落实到基层。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督促检查,年底开展专项检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各市政府。
(六)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各级社都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税收、土地、基建、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扶持资金连年增长。
三、存在的问题
(一)职能问题。供销社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作用和地位并不清晰明确,基层现在是靠自身争地位、要职能,联合社和基层社的地位和作用应进一步给予清晰与明确。
(二)资金问题。融资难是各级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普遍困难。尽管有国家及各级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也提出了要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诸如减免税收、给予信贷支持等,但因为规定过于空泛,操作性不强。
(三)人才问题。人才匮乏,社员素质偏低,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缺少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
(四)管理问题。许多合作经济组织都停留在自发运行阶段,没有发挥好“合作”功能。经营运作上实际大多为大户、能人或者龙头企业所把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没有充分体现。
四、主要工作目标
(一)继续推进连锁网点建设,2013年新发展连锁经营网点400家,实现连锁经营网点全省乡村覆盖率90%以上。
(二)2013年新发展专业合作社300个,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等有效对接。
(三)2013年新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0个,使综合服务覆盖全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
(四)2013年通过资产置换、资金扶持、自筹资金等办法改造基层社100个,进一步完备服务功能。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