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4年度拟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要求,现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总社)2014年度拟推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简介、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及对申报成果的贡献。公示时间为2014年1月13日至2014年1月19日,为期7天。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对公示项目的真实性和内容有异议,可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及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表明真实身份,单位提出的应加盖公章。

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政编码:100801

异议举报:总社科技教育部科技处  010-66050573

附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UploadFiles/Article/2014/1/201401131127279532.doc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甲壳生物质资源生态高值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江南大学、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浙江金壳药业有限公司

项目完成人:夏文水,孙达锋,姜启兴,史劲松,赵黎明,朱昌玲,林昌宇,张超,许艳顺,许学勤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涉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领域。主要技术内容是对虾蟹壳、昆虫等甲壳生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由生物酶法高效回收蛋白及甲壳素清洁生产、高值化寡糖加工、高性能壳聚糖制备、BRC氨糖制备等甲壳生物质资源生态高值加工系列创新技术组成。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虾蟹壳等甲壳生物质废弃物约1000万多吨,可形成5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甲壳生物质资源的生态高值加工不仅能够变废为宝、利于环境、造福人类,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项目针对我国甲壳生物质资源利用程度小、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研究。

通过7个国家级主要纵向课题和10项产学研大型横向联合研发的途径,建立了甲壳生物质资源的生态高值化加工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加工需要,形成了三大类创新技术和产品,有效解决了甲壳生物质资源利用程度小、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难题。(1)开发的生物酶法高效回收蛋白及甲壳素的清洁生产技术,在回收高品质蛋白质的同时实现了甲壳素的清洁生产,充分利用了资源,减少了污染;(2)国内率先提出了非专一性酶水解壳聚糖生产壳寡糖的创新理论,并集成应用高速剪切增溶、微波降解耦合技术、双膜耦合分离纯化等技术形成了非专一性酶高效可控水解制备高附加值壳寡糖的创新技术体系,解决了目前壳聚糖水解制备壳寡糖无商业化专一酶制剂,以及化学法制备壳寡糖还原性低、生理活性差等问题。(3)针对壳聚糖溶解性能差、功能活性与应用效果不显著等难题,采用晶型重整、基团修饰、超声波辅助等技术手段,首次开发了高密度、高纯度的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壳聚糖,防腐、乳化性能明显提高的窄分子量分布壳聚糖以及BRC氨糖,显著提升壳聚糖产品的溶解性和生物及化学活性,拓宽了产品应用范围,显著提高了竞争力。

项目共形成相关技术专利20多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4个高技术新产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5篇,其中SCI论文42篇,应邀在SCI刊物上发表甲壳生物资源加工技术进展综述4篇;鉴定成果5项,均达到了国际同类领先或先进水平,为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和应用甲壳生物质资源的生态加工技术提供了示范。

本技术成果通过在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洪泽湖食品有限公司、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格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云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壳药业有限公司、莱州市华胜生物制品厂、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行业或地方龙头企业的实际应用,建立了20条甲壳生物质资源生态高值加工生产线,显著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近3年直接新增产值规模达35亿元,新增利税10亿元。本项目成果转化的加工产品占国内同类市场份额20%以上,显著提高了甲壳生物质资源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了相关行业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促进甲壳生物质资源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和示范意义。

 

项目完成人贡献

1、姓名:夏文水 ,技术职称:正高,工作单位:江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基金以及十一五“863计划” 等多项国家级部省级与本项目核心技术相关项目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非专一性酶水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的理论,对甲壳生物质资源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核心创新技术体系1)、基于结构改性的高值化寡糖加工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2)、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及项目的产业化应用作出突出贡献。作为第一作者或者责任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40多篇,鉴定成果4项,是授权专利ZL200510038285.9、ZL02138647.1、ZL200810235932.9、ZL200510040933.4、ZL2006100406720、ZL03112619.7等的第一发明人 。

2、 姓名:孙达锋 ,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完成2项国家农业成果,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研究以及参与完成十一五“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 等多项国家级部省级与本项目核心技术相关项目的研究。对主要基于结构改性的高值化寡糖加工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2)、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及产业推广作出贡献,是授权专利ZL201110005530.1 、ZL200810018741.7、 ZL200910232254.5的发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1年作为第4完成人完成项目《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F-211-2-01-R4)

3、姓名:姜启兴 ,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江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甲壳生物质资源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核心创新技术体系1)、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作出贡献,是授权专利ZL200510038285.9、ZL200810235932.9、ZL200510040933.4、ZL2006100406720的发明人 。

4姓名:史劲松 ,技术职称:正高,工作单位:江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对基于结构改性的高值化寡糖加工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2)、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及项目的产业化应用作出贡献,是授权专利ZL200810018741.7、 ZL200910232254.5的发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1年作为第5完成人完成项目《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F-211-2-01-R5);1999年作为第4完成人完成项目《硫酸烟碱新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5、姓名:赵黎明 ,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对甲壳生物质资源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作出贡献(核心创新技术体系1),是授权专利ZL200810235932.9的发明人 。

6姓名:朱昌玲 ,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对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作出贡献,是授权专利ZL200910232254.5的发明人

7、姓名:林昌宇,新产品开发部总经理,浙江金壳药业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对基于结构改性的高值化寡糖加工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2)、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壳寡糖、氨糖等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实施作出贡献。

8、姓名:张超 ,总经理,工作单位: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对基于结构改性的高值化寡糖加工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2)、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项目产业化应用实施作出贡献,是授权专利ZL201110005530.1 、ZL200810018741.7的发明人。

9、姓名:许学勤,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江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甲壳生物质资源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核心创新技术体系1)、基于结构改性的高值化寡糖加工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2)、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作出贡献 。

10、姓名:许艳顺,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江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对基于结构改性的高值化寡糖加工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2)、甲壳生物质资源高品质产品制备关键技术(核心创新技术体系3)的产业化应用做出贡献。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