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各地供销合作社要“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新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我省供销合作社在电子商务领域起步较晚,目前全系统有4个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去年系统电子商务交易总额57万元。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隋忠诚副省长5月8日在《省外信息呈报单》所做批示意见,近日,省供销合作社对全系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谋划部署全省系统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模式和目标,提出,要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开展各级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信息化改造工作,扎实开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农副产品流通的电子商务项目。初步打算,未来5年,吉林省供销合作社将对系统内49个县级社和2000余个基层经营网点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通过统一规划和部署,将基层社改造成信息互联共享,能为农民提供网上代购代销、电子支付、票务代理、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培训等多种信息服务的便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切实提升基层社为农民和社会大众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能力;基层经营网点通过改造和信息互联共享,能够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的整体产业链和供应链,整合统一基层网点标识,提升基层网点的整体影响力,形成各基层经营网点连锁经营的整体优势,同时加快基层网点物流配送功能的升级改造,积极建设冷链物流和大型仓储项目,利用系统物流信息共享和与电商平台相结合,实施域内低成本物流配送和农副产品产地直供,将基层经营网点作为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让未来基层社和经营网点广泛覆盖全省城镇乡村,成为为农服务和拓展农村市场流通的重要渠道和力量。
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是努力提升系统电子商务项目整体实力。省社将在系统内鼓励有能力、有想法的地区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同时通过统一部署和规划,整合系统在建和已建成电子商务平台,组织各地名优农副土特产品,使各地优势资源打包形成优势团,以此与总社全国平台进行对接,最终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终端平台。
二是加大力度实现基层网点信息化改造。省社将积极创造条件,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基层网点实施大面积信息化改造工程,使基层社通过改造提升为农民和社会大众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能力,经营网点通过信息互联,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的整体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打造统一的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点标识、利用线上线下互动销售模式(O2O)等手段,以点带面形成网络优势,使基层社和经营网点在域内域外电子商务流程中占据主导位置,提升行业影响力。
三是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思路,多渠道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省社将加快推进农资物联网推广应用,搭建供销合作社第三方支付平台,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与农村土地流转相结合等新模式,引导系统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在云平台大数据引导下的订单农业,以预购与预售方式,将土地、交易、物流、技术、金融等电子商务服务融入农业生产,实现“以销定产”、“产地直供”,塑造新型农业产业价值链。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开发带动市场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新模式,努力抢占电子商务发展的制高点。
四是加强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完善组织机构人员建设。省社将加强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和措施,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确保电子商务工作早见成效。鼓励各地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和电商协会等组织,引领域内电子商务发展,同时积极研究国家和省里相关政策,以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和引入战略投资等手段保障系统电子商务工作加速健康发展;积极吸纳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组织电子商务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支电子商务实用技术人才队伍,迅速建立一支负责系统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和人员体系,为系统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五是统筹规划,完成系统电子商务工作任务。近期,省社将加紧谋划,将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打算写入《吉林省供销合作社“十三五”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电子商务的“一个意见”、“三个方案”和中央《决定》精神,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实现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0%以上,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比例达到7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全系统销售总额比重达到40%以上的目标。
(责任编辑:高徽)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