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打造农业全程服务体系

河南省洛阳市供销合作社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河南省洛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蒋智涛

  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土地撂荒严重的情况,去年以来,洛阳市供销合作社按照综合改革试点部署要求,围绕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际,大力推广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目前,全市供销系统托管土地30万亩,其中小麦等粮食作物25万亩,果蔬等经济作物5万亩,为农民节约种粮成本2000余万元,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供销合作社受益。

  一、完善服务组织,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培育经营服务主体。充分发挥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依托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发展土地托管中心、农机合作社、农业服务大院、托管服务队等市场化运营主体,制定服务标准和优惠措施,积极开展代种代收、配方施肥、农产品购销、农资直供、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技术培训等服务。目前,全市已成立土地托管中心24个,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8个,建成农业服务大院8个,成立托管服务队62个,整合各类农机1000余台(套),与4万余户农民签订了土地托管服务协议。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市社根据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建设社会化服务中心,购置各类农用装备,推进土地整理,整修田间路网,改善水利条件,着力提升农业服务基础设施水平,为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打牢硬件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已达1.2亿元。

  三是拓展产后销售渠道。市社积极开拓洛阳农产品销售渠道,为扩大土地托管服务夯实市场基础。连续两年在上海举办洛阳农副产品展销周活动,累计组织90余家洛阳龙头企业走进上海,实现现场销售800万元,订单5000万元,达成意向协议7.2亿元。成立洛阳农超网和洛阳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建成洛阳市第一家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聚客隆网上商城、微信商城;5个县(区)社开通了电商平台,新建乡(镇)电商服务站2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51个,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

  四是协调出台配套政策。在市社的积极争取下,2014年市政府在新安县召开全市土地托管工作现场会,推动土地托管工作在全市铺开;2015年市政府办公室又出台《关于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工作的意见》,每年财政扶持100万元,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进行奖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视察指导。市社制定了以土地托管为中心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目标、原则、方式、内容和保障措施等。

  二、开展试点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2013年,市社在新安县开展土地托管服务试点。新安县社组织专门队伍,走村入户开展前期发动工作,通过帮农民算账,和农民拉家常、交朋友,赢得农民的信任,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当年实现小麦、玉米等托管面积8000余亩,基层社直供化肥400吨,每吨化肥让利200元,农机服务每亩让利15元,农民受益20万元。2014年以来,市社及时总结新安试点经验,制定示范标准,扎实有效地推进大田托管工作,全市建成1000亩以上的大田托管示范方22个。今年,市社又大力开展经济作物托管服务示范,投入1000万元建成面积1186亩的供港蔬菜示范基地,运用农业集成技术,订单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每亩产出最高达2万元。通过示范带动,全市50%的基层社加入到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中,托管面积增加到30万亩;建设农产品基地30个,带动发展农民合作社315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7家,服务农户达12.9万户。

  三、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推进合力

  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市社依托系统遍布城乡的6000个经营服务网点,积极与农业、水利、农机、气象、扶贫、农业开发、烟草等部门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一网多用。主动与洛阳农林科学院合作,农林科学院以比市场价低四分之一的价格,把各种农作物优良品种销售给土地托管中心,中心再以比市场价低五分之一的价格直供给农民,以质优价廉的服务,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与农机部门合作,帮助托管机构申请各类农业机械补贴,今年仅购置粮食、果蔬烘干设备和智能悬浮植保机,就争取到农机补贴近300万元。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为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托管中心等免费提供天气预报信息和农业气象信息服务。通过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有效拓展了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了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四、坚持诚信服务,促进良性发展

  在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全市供销合作社坚持以诚信服务为根本,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受益和可持续运营为目标。在制定利益分配机制时,测算出前三年的平均产量作为托管收益依据,低于平均产量的部分,由托管中心补足差额,增产增收的部分,全归农民所有;在引进良种时,邀请农民代表和农科院专家双向考察,因地引种;在和厂家签订农资供应合同时,邀请农民代表和供销合作社工作人员一道同厂家谈判,做到价格透明,质量可靠。通过诚信服务和市场化运作,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已在全市顺利推开,各类托管服务主体基本实现可持续经营,形成了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