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 邓沛然
去年4月启动综合改革试点特别是全国总社邯郸会议以来,我们按照“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创新服务模式,主要在服务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取得初步成效。
一、围绕农业生产,培育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河北有平原、山地、坝上高原,还有丘陵、盆地和草原,地貌复杂多样。我们坚持从不同地域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不同需求出发,培育有效益、能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
一是培育浅山区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省社新合作葫芦峪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在太行山区培育推广平山“葫芦峪”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开发、统一规划、返租倒包”,以“大园区、小业主”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种植优质核桃48万多株,使大量的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年均为农增收1800多万元。目前,已推广到阜平、灵寿等6个县,开发荒山10万多亩,使昔日太行山贫困带变为环京津的致富带、生态产业带。
二是培育基层社农机规模化服务模式。石家庄栾城区南高基层社,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购和发动社员带机入社,以“合作、托管、订单”等方式,为农民开展规模服务。现已拥有大中型农机40多台套,发展社员8000多户,服务面积6万多亩。目前,全省近1/3平原地区基层社复制推广了“南高模式”,服务面积200多万亩。
三是培育物联网助农发展模式。针对高原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需要,涿鹿县社引导农民发展蔬菜大棚,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等终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精准化投入和标准化生产。目前,全系统已在50多个农业园区开展推广。
四是培育农业生产全程化托管模式。唐山市玉田县供销合作社在不进行土地流转的前提下,整合涉农企业组建供销农资公司,联合农技、农机、水利等涉农部门在乡镇设立现代农业服务站,开办农资超市36家,托管土地3万多亩,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测土施肥、农技推广、耕作播种、粮食烘干等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目前,已在20多个县推广复制了该模式。
五是培育土地入股的新型合作模式。衡水市饶阳县供销合作社培育了“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经营新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立体化、效益化生产经营。农民在享受土地流转收益基础上,还可以享受二、三产业经营的利润分红,户均增收2000元。目前,正在40多个县推广。
二、围绕农产品购销,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流通网络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战略机遇,以服务京津为重点,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实施冀菜净菜进京入津工程。与北京金泰集团合作,共同建设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销售终端,推动河北生鲜产品和名优特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目前,该项目已被北京市发改委列入“菜篮子”工程和“十三五”规划,河北100多种农产品已成功进入金泰集团的30多个零售网点;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合作,组建河北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新发地服务中心,组织省内600多家合作社入驻市场交易,辐射带动农户20多万户。
二是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群。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强化全省范围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谋划布局,在集散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中心,在产地建设农产品收集市场和仓储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生鲜超市等零售终端。目前,全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数达到96个。其中,省社直接投资、进入实质运作阶段的7个,总占地面积3535亩,总投资约74.8亿元。张家口农产品市场,总投资33亿元,占地1000亩,一期将于9月底开业,年交易额将达10亿元以上;唐山冀通山区农特产储运交易市场,总投资6亿元,占地205亩,一期正在紧张筹建中,预计年交易额5.3亿元。石家庄大河农产品市场,总投资35亿元,占地1100亩。目前,一期已经开业,二期将于10月开业,预计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河北(邯郸)农产品物流园区、河北(承德)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也进入前期运作。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京西以错季蔬菜为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京东以板栗及相关产业为代表的山货市场、冀东冀南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以省会为核心的汇集全国及东盟国家、台湾地区特色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初步构建全省范围内布局合理、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对农产品的有效流通、价格稳定、质量追踪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培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网络。省社以“互联网+流通”为抓手,打造上下贯通的农产品电商服务体系,省级建总平台、市县级建分平台、乡村设服务站,形成“全省一张网,共同闯市场”的经营格局。目前,省社电商平台拥有农产品联销、农资团购、现货即期等6种模式,10大类200多种农产品在网上展示交易,18个特色农产品进行即期交易,在全国设立客户服务中心3086家,组建市、县分支机构30多个,年实现交易额686亿元。同时,加快线下鲜活农产品直采直销体系建设,推动承德等8个市社在城市社区开展直销店、网上选货、实体店送货等服务,解决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的问题,方便居民生活。
三、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全方位、系列化的服务平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通过搭建平台,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到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中来,形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打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省社组建了融资担保、合作保险、互联网金融等多种业态的龙头企业,市、县社组建分支机构,形成省市县乡上下贯通的合作金融服务体系。融资担保公司成立以来,已为384家中小微涉农企业提供担保30多亿元;互联网金融平台今年7月上线以来,已发标13期,为企业融资7000万元;农业互助保险在11个市社和152个县社建立互保机构,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3327万元,同比增长15%。
二是打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实现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有序流转,按照“一个平台、三级架构、四级服务、一体化运营”的思路,省社牵头组织推进省、市、县三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目前,石家庄、曲周等67个市县注册建立了产权交易平台。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流转山场林地2800多亩。
三是打造资本运作平台。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效益最大化思路,搭建省级投融资平台,将省社所属企业资产通过发债转化为资本,实现融资40多亿元,为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我们积极与国开行、建设银行、农发行等15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仅省社新合作集团授信额度就达到1000多亿元。
四是打造农机专业化服务平台。省社组建农机服务公司,购买无人机等大型农机,并与河北银行联合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市、县组建农机租赁市场,基层社发展农机合作社、专业服务队,面向全省开展大型农机租赁和植保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