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马柏伟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

  近年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做大做强社有企业为主题,积极构建具有供销社特点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社有企业呈现出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社有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我们反复强调,要充分认识社有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将其纳入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整体布局。在发展方式上,强化“二次创业”的精神,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育一批行业性、区域性骨干企业为重点,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步伐。在发展导向上,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为农服务功能的发挥、有利于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在发展目标上,制定出台转型升级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6年,社有企业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管治方式“两大转变”,基本形成管理完善、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竞争力强的新格局。在工作载体上,以“强企工程”为抓手,积极实施一体化、走出去、品牌化、人才强企“四大战略”,开展名品、名企、名家“三名”培育行动计划,提升社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在政策引导上,强化对企业发展的保障,通过设立供销合作创业发展基金、企业创新发展奖等措施,支持社有企业改革和创业创新。去年,全系统社有企业实现销售额2416亿元,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3家、超十亿元的41家、超亿元的288家。省供销社本级浙江省兴合集团销售额由2011年的542亿元增长到去年的729亿元,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列第182位,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亿元。

  二、切实发挥社有企业为农服务的龙头作用

  引导社有企业立足“三农”、服务“三农”,践行“相知相亲做农友、相伴相生惠农业、相依相存在农村”的理念,成为供销社构建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一是大力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在传统经营领域,支持优势企业利用参控股、联合、兼并、合作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全省经营体系的构建。全系统已发展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71家,在农资销售、茶叶经营、农产品流通、农村消费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基本形成了供销社企业主导的局面。与此同时,拓宽为农服务领域,积极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兴合集团公司组建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探索“茶叶拍卖交易+专业展会+大宗农产品交易”模式,其承办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已成为国内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综合性展会;组建兴合电商公司,牵头推进“网上供销社”和“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建设,带动农村流通企业对接互联网。二是走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三化合一”之路。针对农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经营环节单一、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引导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通过合作化,创办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示范基地,密切与农民的联系;通过一体化,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延伸经营服务链条;通过个性化,开展订单式、保姆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民规模种植、集约生产。全系统社有企业直接参办、领办农民合作社2860家,联结农业生产面积185万亩。三是扩大涉农投资力度。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三农”布局,通过创办经营实体、投资建设项目、推动产业整合等方式,保持高强度的涉农投资规模。近四年来,全系统实施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12个,总投资480亿元,主要投向农产品市场、农村流通网络、城乡商贸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四是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结合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建设,积极向农村金融服务拓展,累计创办41家农信担保公司、8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村镇银行,今年以来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92亿元。

  三、大力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升级

  适应市场竞争新要求,以“四大战略”为先导,加快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一是推动全产业链经营。在农资、茶叶、再生资源等领域,引导企业立足流通主业,通过延伸产业、创新经营、拓展上下游市场,发展产加销、科工贸有机结合的全产业链。浙江茶叶集团按照联结基地、精深加工、连锁销售、品牌引领的要求,形成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文化各个环节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绿茶出口量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系统共创办生产性企业11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二是走出去发展。围绕优化市场结构、完善产业布局、降低经营成本等战略目标,支持优势企业走出“省门”、“国门”,在外开展资源合作、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浙江农资集团在全国开设区域分公司50余家,省外化肥业务占到总业务量的50%。浙江新大集团推动服装产业梯度转移,在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的柬埔寨、缅甸等国家投资办厂,雇佣外籍员工近3000人,成为当地中高档服装加工的重要基地。三是品牌化发展。实施“三名”培育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着力培育优势品牌,引导企业以品牌拓市场、增效益。全系统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个,省部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02个。上虞大通集团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已形成了涵盖商业、油气、医药、房产、农产品等众多领域的“大通”系列商号,去年商品销售额占该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近30%。四是强化联合合作。一方面,举办系统项目对接大会,开展项目推介活动,通过项目合作、资本合作、业务合作,提高主营业务集中度,放大资产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坚持靠大联强,注重加强与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浙江茶叶集团与印度塔塔集团、浙江金昌汽车集团与德国宝马公司、杭州合众集团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等,均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实现了借力发力、借梯登高。五是积极推动兼并重组。近年来,仅省供销社本级就有农资集团并购中农在线公司,新大集团并购中科新佳生物公司、飞跃物流公司,茶叶集团兼并感德龙馨茶业公司等。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了企业的经营结构,为介入新的产业和领域提供了重要载体。

  四、积极深化社有企业改革

  按照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要求,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相配套的社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组建社有资产运营主体为突破口,建立“供销社理事会—社有资产运营主体—参控股公司”三级架构,明确权力边界,落实管理责任。全系统11个市级供销社和44个县级供销社建立了三级架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社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制度。二是推行骨干员工持股制。在保持供销社应有控制力的前提下,坚持社有资本与职工资本、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行骨干员工持股制,使经营者与所在企业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浙江春风集团立足外贸企业的特点,以经营层持股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注册资本由成立之初的2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7亿元,去年实现销售额52.96亿元。三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社有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营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和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省供销社继前些年实行成员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分设后,去年又对兴合集团进行公司制登记,在总部开展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试点,进一步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四是构建市场化的用人机制。积极实施“养贤引才”计划,把组织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选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兴合集团总部去年开展中层干部竞聘和员工双向选择,结合成员企业换届,加大优秀人才选拔力度,一批经过市场检验的年轻经营骨干脱颖而出。对于事业发展亟需的优秀人才和经营团队,打破常规给予待遇及经营自主权的“一事一议”。浙江福士达集团创新机制引进专业经营团队,打造“龙狮戴尔”户外休闲服装品牌,短短四年已发展直营和加盟店296家。

  在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全国供销总社在我省召开企业工作会议,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鞭策和鼓励。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11号文件和此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好做法,进一步加强社有企业工作,不断提升经营实力和服务能力,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